编者按
展望2024年,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仍有待解决。但综合起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本报今起刊发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中经网联合课题组撰写的“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前瞻”系列研究报告,围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科技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主题,为投资者总结2023年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展望2024年宏观政策走向。
2023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协同,合力推动经济总体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承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具挑战的宏观环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两大重要支柱,二者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需强化协同发力,并作为宏观政策的引领政策,增强相关政策的一致性
一、2023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回升
2023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协同,合力推动经济总体稳定和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整体维持“加力提效”的总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回升;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财政货币政策强化协同发力,扩大政策效能。
(一)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促进经济平稳回升
一是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一方面,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带动财政收入增长及2022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带来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速。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另一方面,财政支出进度持续加快。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7.46万亿元,增长5.4%。
二是政策“组合拳”落地显效,促进经济平稳回升。首先,完善税费支持政策,降低经营主体税费负担。2023年,我国延续、优化、完善了一大批减税降费政策。其次,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带动扩大有效投资。2023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1500亿元。在专项债的助力下,2023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24%,维持较高增速。最后,强化重点领域投入保障。2023年,我国财政投入更加注重精准有效,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力。
三是为地方财政纾困解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首先,加大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转移支付节奏。2023年转移支付的规模达到10.29万亿元,同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向财政困难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其次,优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办法,加大对基层“三保”的支持力度。2023年奖补资金预算总额达4107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8.7%。最后,增发万亿特别国债全部以转移支付的形式支持地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四是制定方案、强化监管,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方面,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另一方面,放量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压缩地方债务结存限额。
(二)2023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撑实体经济平稳增长。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流动性投放。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平稳运行,为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全面降准、降息等总量型货币政策,释放长期流动性,有效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提升各类经营主体扩大消费、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刺激经济复苏。
二是信贷规模、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首先,信贷总量增长较快。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其次,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金融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至4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最后,贷款加权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三是货币供应量与社融规模持续增长,有力支持经济复苏。首先,货币总量较快增长。2023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维持较高增速。其次,社融规模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