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解读2月1日美联储利率决议发布会
时间:2024-02-0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本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记者会十分平淡。去年12月美联储刚宣布政策转向,点阵图透露2024年降息三次。会前公布的通胀数据平稳,经济数据偏强,实在没理由降息。华尔街交易员因为受到政策转向鼓舞开始憧憬“大水漫灌”,不顾美联储官员一再泼冷水,交易年内降息六七次而且3月份首次降息。毕竟交易员赢大钱要靠小概率。

鲍威尔宣布维持利率在5.25%~5.5%不变并表示政策“可能”(likely)已经见顶,今年“可能”将放松政策限制性,但是他反复强调通胀是否持续下降仍未确信,美联储必须平衡兼顾物价和就业两大目标,必须确保降息“既不早又不晚”。听完之后你觉得如坠五里雾中就对了。

会上各种探口风,什么才能增强你的降息信心?你在等什么降息信号?失业率上升能让你降息吗?通胀跌破2%你会加速降息吗?FOX新闻记者直白地问道,你近期会降息吗?鲍威尔说,“你问的所谓近期降息我理解是指3月份,这可能性不大,那不是我们的基准情景。”市场立刻就下沉了。

从记者提问兴趣点阵图分布来看,大家认为美联储完成物价和就业目标基本没有悬念。令人困惑的是美国经济增长为何如此强劲,会对货币政策造成什么影响?

货币政策与降息

美联储有信心通胀会继续改善,但信心需要加强。我们希望看到良好数据,不必更好只要良好数据继续就行。过去六个月的良好通胀数据是个真的信号,表示通胀会持续回落到2%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更多良好数据。去年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同时劳动力市场强劲,而且通胀回落。我们原以为经济会放缓,但没有。经济强劲和劳动力市场强劲不是问题,我们希望通胀像前六个月那样继续回落。目前通胀回落主要因为商品价格明显下降,合理预期是它会逐步走平甚至最后到零,这意味着服务价格必须出力压低通胀。希望有更多证据让我们对通胀稳定回落到2%更有信心。

几乎每个货币委员会成员都认为未来降息是合适的,问题是对通胀下降趋势有足够信心才能开始放松政策限制性。经济预测显示今年会降息三次,但要更确信才能行动。决策参考我们既采用泰勒规则也采用非泰勒规则,不同规则给出不同建议。另外理论上通胀下降,实际利率会上升,但不能根据通胀下降而机械降息,因为我们不只看联邦基金利率还看广泛金融条件。再者我们无法确定中性利率水平,当然也不能等到经济下行再采取行动,那就太晚了。所以我们目前是在管理风险,降息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全体委员都支持今年降息,但是行动时间取决于我们对通胀持续下降到2%更有信心。

十二个月期核心通胀2.9%高于目标,它较高点已经大幅快速回落而且应该会继续,不过需要更多数据确认趋势。我们不想看到就业率降低。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意外疲弱,会促使我们考虑提前降息,这是一定的。如果通胀顽固或者回升,我们会考虑延迟降息。基准假设是经济发展良好,劳动力市场强劲,通胀继续回落,据此我们做了之前的经济预测。现在我们要抓住机会,谨慎思考何时开始调降限制性利率。

政策声明非常清楚地表示目前形势是经济强劲、就业市场强劲、通胀回落,货币委员会将谨慎行动,仔细考虑何时开始放松限制性政策。我们将基于数据,一会一议做出决策。根据今天会议,委员会不太可能具备足够信心在3月份开始降息,当然要到时候再看。你问的所谓近期降息我理解是指3月份,这可能性不大,那不是我们的基准情景。在降息开始后还要根据数据判断前景和风险平衡再做决策,3月份美联储将发布经济预测(SEP)。如果通胀上涨或者顽固,降息就会放慢;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而且通胀出现非常令人信服的下降,降息就会更早或者更快。我们将依据数据作出反应,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我无法明确回答(还需要几个月数据建立信心),目前我们并非没有信心而是尚不足够,开始放松限制性货币政策是重大决策。我们希望看到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强劲以及通胀回落,这将让我们有足够信心采取行动。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希望确保一劳永逸地完成任务。什么时间降息我们会公开沟通,这无须保密。

零度点评:鲍威尔说降息需要“更强”信心,怀疑之前通胀下降是否是“真信号”并且坚决打消“3月份会降息“的市场幻觉,那他还在等什么呢?本次加息过程中相对稳固的是通胀预期,这要归功于美联储的快速加息以及2022年央行年会上鲍威尔的黑脸八分钟,维护了央行的信用。老鲍终于不必像沃尔克加息到两位数,经济不必付出严重失业的代价。现在治服通胀的冲刺一棒已经交给服务价格,鲍威尔等待的降息信号是工资涨幅下降。工资涨幅和就业状况紧密相关,而充分就业是央行目标之一,所以如果就业疲软,鲍威尔表示他一定会考虑提前降息。在就业疲软和工资涨幅下跌之间要找到一条窄路,实现失业率不大幅升高而工资涨幅明显回落,老鲍愿意等着看,我们等着瞧。

通货膨胀与劳动力市场

通胀可能反弹是个风险,更大风险是通胀顽固停留在显著高于2%的水平,这可能性更大。如果通胀意外上涨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这会出乎我们意料,这也是为什么要保持政策开放而不能操之过急。过去六个月通胀数据良好,然后会怎么样?会不会将来回头看发现通胀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