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介绍情况时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一、
2023年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正增长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2023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就地方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二是财政支出持续加力。2023年年初,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7.46万亿元,增长5.4%。重点领域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4.5%,科技支出增长7.9%,农林水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7%。
三是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优化完善。2023年年初,及早就明确了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政策,下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再延续、优化、完善了一批到期税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的税费负担,精准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资金规模超过2.2万亿元。
四是专项债政策效能进一步发挥。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达3.8万亿元,优先支持成熟度比较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聚焦重点,不“撒胡椒面”,扩大了专项债券的投资领域,2023年专项债投资领域扩大到11个。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也扩展扩大,扩展至15个方面,同时加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有力推动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五是防范风险底线进一步筑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推动制定了一揽子的化债方案,抓实抓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转移支付的规模达到10.29万亿元。完善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政策,向“三保”支出压力较大、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同时,引导省级下沉财力,共同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王东伟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将保持一定规模。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二、
2024年将持续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7万亿元,同比增长5.4%,支出规模再创新高。
“应该说有效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对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表示,2024年将持续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的强度。
对于政府债券的发行安排,李先忠表示,国债方面,将在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拟靠前安排发行,为保障必要的支出强度提供支撑。地方债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规定,自2019年以来,财政部就建立健全了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地方完善预算管理,合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资金拨付。
李先忠表示,从2019年相关制度建立以来,到2023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分别向各地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限额分别达1.39万亿元、2.85万亿元、2.36万亿元、1.79万亿元和2.62万亿元,合计超过11万亿元。2023年12月,财政部依法履行审批程序后,已经向各地提前下达了部分2024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有所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养老金的发放,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百姓福祉。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落实相关支出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二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