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西北角,石油重镇克拉玛依市东北部,因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世界魔鬼城而闻名于世的乌尔禾镇,就坐落于此。
近年来,乌尔禾镇不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座旅游小镇逐渐崛起,沉寂多年的乡村开始焕发生机与活力,乡村面貌发生巨变,探索出了一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率先打造出一个乡村振兴样板,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04个手指印
2023年11月1日,乌尔禾西部乌镇项目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名单。一个西部乡村,如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这要从一场联名倡议说起。
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下辖查干草村、哈克村两个行政村。在查干草村村党支部书记乌兰的办公室抽屉里,还留存着一份摁满手指印的联名倡议书复印件。
日期标注为2020年4月13日的倡议书是写给两个村的党支部和乌尔禾镇党委的,信中表达了104名村民的共同心愿——将自家的宅基地交由村集体统一规划,打造成“玫瑰花园”式的民宿,用于接待游客,增加收入。
“玫瑰花园”是当地一家样板民宿,在短短一年时间实现营收192万元,获利70万元。“将农家小院交给村委会打造成特色民宿”的有益尝试如同投入一潭死水的石子,激起了浪花,也激活了村民的心。
多年来,随着农业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两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大量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低下。乌尔禾镇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同时,机遇就在眼前。大众旅游时代给新疆旅游市场带来了新机遇和强大动力,也是乌尔禾乡村振兴的窗口期。
乌尔禾地处北疆旅游黄金线的中心点,北去阿勒泰,南通伊犁,西出塔城,东至乌鲁木齐,这里是必经之路。游客纷至沓来,但旅游旺季游客住不下、留不住,“过境游”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有限。
“周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仅世界魔鬼城一个景点,每年接待游客就达200万人次。”乌尔禾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炜峰说,但现实情况却是乌尔禾区旅游服务供给严重短缺,酒店床位不到200张,旅游旺季一床难求。
尽管此时人均纯收入已达2.8万元,但面对这份联名倡议和村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一个新的课题甚至挑战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是小富即安?还是抓住机遇融入新发展格局、迈上新台阶?
400个问题清单
既然要干,就不能只为联名倡议的104名村民,而是要让两个村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西部乌镇”文旅产业项目应运而生。“西部乌镇”意为“位于祖国西部的乌尔禾镇”,要打造一个集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体,让美丽乡村融入新发展格局,让农牧民实现共同富裕。
项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农民宅基地进行“三权”分置:村民在“农牧民身份不变、宅基地资格权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户为单位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将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上附着物估值后交给村委会。村委会将宅基地整合连片,流转给第三方的区属城投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按照约定,投资方在经营过程中每年给村民支付项目收益。项目连续经营满20年后,宅基地连同上面的构造物依旧归村民所有。
项目有了,风险大不大?要不要参与?村民有的期待,有的观望,有的不理解。
“一个不落!讲清讲透!不能简单理解,必须全面了解!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乌尔禾镇镇长土布新说。
乌尔禾镇党委、驻村工作队、村委会联合组成宣传小组,挨家挨户为“西部乌镇”项目宣传答疑释惑。各级干部也走村入户动员“结亲户”踊跃参加“西部乌镇”项目。
“嗓子说得冒烟,眼睛熬得酸涩。”曾在查干草村驻村的干部刘春芳说,“只要是群众得实惠,我说再多遍也乐意。他们觉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从市场调研到项目策划,从招商引资到风险研判,各级干部以问题为导向,细心梳理群众的担忧,整理出一份包含400多个问题的清单。顺着清单找答案,从法律法规、可行性论证等方面仔细推敲,寻找一条既让村民受益又低风险的路径。
在深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部署的基础上,乌尔禾区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小组、镇村两级乡村振兴专班,冲在一线的党员成立工作突击队,各级党组织形成合力,帮助群众解决资产评估、收益预算、政策解读、乔迁安置、装修新居、化解矛盾等种种问题。
乌尔禾镇副镇长龚绍鹏的结亲户道尔吉·托尔根原本也持反对意见。“刚刚装修一新的房子,舍不得拆也情有可原。”龚绍鹏说,但是眼前“舍不得”,日后增收却没有空间。龚绍鹏帮着仔细分析算账,道尔吉·托尔根正在上学的子女也做起他的工作。“上学太远了,尤其到了冬天”“想住楼房,有暖气”……面对孩子们的诉求和日后不菲的收入,道尔吉·托尔根一家决定参与“西部乌镇”项目。
解决了搬不搬的问题,接踵而来的是资产评估的难题。村集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清退35户非法占有宅基地的人员,并按照1600平方米/户的最高标准,重新调整划分了全镇宅基地,解决了42户符合条件农民长期无法分配到宅基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