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3年,63岁的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概念,将品牌、成本、效率、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竞争优势归纳为具象的“护城河”。“护城河”越宽,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在市场竞争中越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此后,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被不断引用和延伸,在更为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城市乃至国家都在不断拓宽自己的“护城河”,其中“创新力”最受重视。
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人形机器人WalkerS与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在港交所敲响开市锣,“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在深圳诞生。
倒回2023年第一周,我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获批上市,由深圳团队研制,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也是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内的巨大突破。
一头一尾,深圳成功“出圈”。
今日,深圳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公布了2023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增长11.8%,占GDP比重提升至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4.9%、居全国第一。
“深圳的创新优势集中在创新链的中后端,即是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而深圳的创新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这是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模式,也因此涌现了华为、大疆、迈瑞等行业龙头。”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
企业之外,政府和科研机构也同样在拓宽深圳的“护城河”,并与企业一道发力源头创新。
2023年,有“国之重器”之称的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接连落地;由颜宁领衔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持续释放顶尖人才“虹吸效应”;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巴克利奖”70年来首次花落中国,授予深圳科学家……
巴菲特认为,宽阔的“护城河”让企业在市场中不可攻击且无可替代,是判断一家伟大公司的主要标准。
迈入2024,深圳科创“护城河”又将如何加宽,今年的深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了哪些信号?
颠覆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ECMO一响,黄金万两。”
作为“救命神器”的ECMO,在我国却长期受制于进口机器价格昂贵。有统计指出,不同品牌ECMO开机费2.5-7万元不等,病人使用ECMO两周需花费至少20万元。
2023年1月5日,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深圳汉诺医疗ECMO相关设备上市。作为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国家药监局认为,其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称,“深圳造”国产ECMO问世,预示着我国在ECMO领域撕开欧美垄断的一道裂缝,为降低ECMO价格、为患者实现更低价治疗带来了希望。
以首个国产ECMO开局,2023年,深圳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颠覆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芯片、电动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池’里的大鱼。”
让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引以为傲的“技术鱼池”,近年来“捞”出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颠覆性技术。截至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超2.8万项。
2023年11月24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郑州工厂下线。从第500万辆到第600万辆,比亚迪仅用时3个多月。
而在20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被寄望“下一个比亚迪”的优必选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3年《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以6618件成为全球申请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而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有效技术专利达763件,排名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优必选研发开支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占相应时期收入的57.9%、63.3%、4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院大所’模式,政府、企业有需求,由大院大所解决需求;一种则是以深圳为代表,缺少大院大所资源,创新从一开始就是企业在做。”陈宪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增长11.8%,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4.9%、居全国第一,科创“护城河”正不断加宽。
“国之重器”扎根生长“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先天缺乏“大院大所”的深圳,探索出的加宽“护城河”的路径是,通过产业创新聚集相当多的财富、税收,用以反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
“国之重器”的不断入驻就是例证。
“1970年以来,利用大科学装置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正越来越高。从1970年-1990年的40%,到1991年-2010年的48%,2010年以后高达57%,证明大科学装置已成为推动现代科技发展的重器。”
2023年4月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列出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了大科学装置对原始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
千呼万唤,2023年光明科学城迎来三座“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