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宏观经济持续内生高质量增长
时间:2024-01-2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一、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与2024年经济的基本预测

1.回升向好,中国经济持续加速回归潜在增长轨道。

2023年是我国完全摆脱疫情影响的第一年,从GDP增速等宏观经济指标上看,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基本企稳,并且持续回升向好,加速向潜在增长轨道回归。疫情之前,我国GDP增速非常平稳,大约是5%~6%。2020~2022年GDP增速每年都有比较大的波动,但是分析近期我国GDP增速数据,可以发现该数据在2023年开始企稳,波动区间比之前明显减少,并且平均增速基本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2023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波动,这说明该指标已经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另外分析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变化,发现该数据也已经达到了2019的水平,因此可以判断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2.扩大内需是我国2023年经济稳增长的重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为34.7%、32.8%和22.3%,该指标说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较为稳定。随着我国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外需市场会显得越来越小。净出口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为负,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必须转向依靠国内大市场,国内消费变为拉动我国GDP的主要动力。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在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为66.6%、84.5%和94.8%,不仅大幅度逐级增长,而且成为支撑GDP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3.密切关注需求驱动型通货紧缩压力。

2023年需求面呈现复苏态势。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开始基本都处于下降区间,但在2023年开始企稳,并且逐步回升。该数值在2023年第一季度达到了三年内的最低水平,并且在之后的两个季度有所反弹,这说明我国的产能过剩现象可能正在改善。2023年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开始逐步改善,去年上半年增速达到近期最低值,该指标在下半年开始反弹。

但是,当前我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农产品价格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房地产市场低迷是产生通货紧缩压力的重要原因。由于房地产供需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短期内房地产投资很难出现趋势性逆转,这导致了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进而使得居民财富缩水,财富效应又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

4.我国2024年宏观经济的十大预测。

基于研究团队综合研判,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24年出现以下十大趋势特征:

(1)我国宏观经济将会稳中有升:实际GDP增长速度大体上位于4.6%~5.8%的区间,城镇调查失业率位于5.4%~5.9%的区间,通货膨胀率位于0.1%~1.9%的区间。

(2)物价水平可能温和回升:2024年物价水平将略高于2023年,并且CPI可能会比PPI更早回升,呈现前低后高的形态。

(3)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随着财政收入的改善和地方债的治理,财政政策将有更大的空间来稳增长。

(4)货币政策将更加宽松,会进一步降准降息:2024年美联储可能会开始进入降息周期,进而中美之间的利差约束就减弱了,这有助于我国进一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具体幅度要视我国宏观经济的复苏情况而定。

(5)更多的稳投资措施将会出台:一是加大基建投资,特别是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二是强化城市更新投资,例如城市轨道交通、城中村改造等。因此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速或为7%左右,这将高于2023年的水平。另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企稳,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速大多会由负转正或者跌幅收窄。

(6)对消费端补贴力度将增大,有助于扩大内需:当前我国已经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外需规模相对变小,如果将补贴发放给生产端,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将补贴转移到消费端,可以直接扩大内需。

(7)更多的预期管理政策将会出台:2024年预期管理成为稳内需、促增长的关键,只有良好的预期才使得居民敢消费、企业敢投资。

(8)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走强:2024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而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进而中美利差缩小,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走强。

(9)全产业链优势将助推我国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转正:2024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大。风险就是机遇,由于我国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和全球最高的工业效率,从而我们工业体系韧性足,抗冲击的优势将在国别贸易竞争中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外需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由负转正。

(10)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2024年经济高质量增长:我国将进一步将高质量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科技创新将在未来带来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打造新的投资领域和消费形态,打破科技封锁,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七大挑战和应对策略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但同时我国经济在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对外贸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业结构升级中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