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宏观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宏观政策评价,不断提高宏观政策效率,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评估评价制度”。本报告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与“三策合一”指数,对2023年我国宏观政策操作及其调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为2024年宏观政策提出建议。
供需两端持续改善经济回升向好
评价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主要从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两个方面进行研判。
经济稳定方面,2023年中国经济的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经济回升向好。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经济增速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收窄,表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均有所改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也印证了供需两端的改善。一是居民消费需求显著提升,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二是制造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6.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更是同比增长10.3%。三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经济动能增长加快。2023年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分别增长30.3%、54.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而且,2023年的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速缺口虽有收窄但依然为负。鉴于此,需要继续加强稳定政策、增长政策与结构政策的有效协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供需均衡。
金融稳定方面,金融体系风险整体可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金融稳定问题,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23年我国继续加强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进行有序压降,保证金融体系维持较好的稳健性;外汇风险方面,人民币汇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外汇储备稳定且充裕;金融体系信用和流动性风险方面,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等重要指标均较2022年有所改善;房地产政策不断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投资等主要指标均出现改善迹象,相关风险得到一定遏制。不过,在某些领域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点。接下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多策协同发力推动经济量增质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本报告在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框架下对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操作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并对三类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进行评价。
一是稳定政策。稳定政策旨在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实现短期稳定。主要从政策力度、政策空间和政策效率三个维度评价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持续发力。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人民银行采取了两次全面降准和两次降息操作。在降准、降息操作的带动下,2023年上半年M2同比增速一直处于11%以上的相对高位,下半年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10%左右。而且,2023年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名义利率延续了下行态势。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延续了相对较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举措,使得宏观税负得以稳定在相对较低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口径下的宏观税负为22.5%,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低点。不过,财政支出进度和支出增速有待提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具有一定空间。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末我国的货币政策空间指数为38.8,与2022年末相比小幅下降2.8。不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处于10.5%左右的国际较高水平,仍然具有降准空间。同时,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距离零下限都还有较大空间。考虑到美国和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的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压力有所缓释,降息的实际可操作空间加大。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末我国的财政政策空间指数为42.5,与2022年末相比小幅下降0.5。这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债务率小幅上升所致。我国的政府部门债务率尤其是中央政府债务率仍然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财政政策空间较为充裕。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不少环节的传导效率明显改善。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科创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0.9%、24.1%、36.8%和22.6%,分别高出全社会贷款增速20个、13.2个、25.9个和11.7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效果不断改善。此外,2023年前三季度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增速达到13%,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带动效果明显增强。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对基建投资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2023年中央在继续使用大规模专项债为基建融资的同时,还增发了1万亿元特别国债,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资金支持。2023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处于5.9%的相对高位,担当了“稳投资”的重要力量。加强结构政策、增长政策与稳定政策的积极配合,能够改善稳定政策的调控效率。结构政策有助于扭转经济结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