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沈阳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板
时间:2024-01-22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冬日室外的沈阳滴水成冰。在中国电建承建的沈阳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东湖西-2商业项目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基坑施工。“我们做了充分的冬季施工准备,现场采用各种保温防冻措施,保证施工温度达标。”项目建设工程总承包部总经理付建国说。

类似的央地合作项目正在沈阳火热推进。2023年以来,沈阳市相继举办“沈阳市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对接会”“国资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和“沈阳市央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活动,截至目前已签约央地合作项目66个,总投资额达3994.1亿元。

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是沈阳市创新央地合作模式的生动体现。记者调研发现,沈阳市锚定央地合作新高度,探索合作新途径、新模式,持续拓宽合作领域。老工业基地与中央企业“双向奔赴”,正释放出更大的振兴新动能。

势起:大项目接连落子

21个项目成功签约,涉及投资额达664.4亿元。在2023年12月中下旬举办的“沈阳市央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多家央企与沈阳市达成合作。

纵览沈阳,大项目接连落子。在皇姑区,与华润集团合作的沈阳三台子万象汇商业综合体项目于2023年12月9日顺利启幕,与中建八局合作的沈阳智能计算中心新基建项目不断刷新项目“进度条”;在沈北新区,千亿级央地合作片区开发项目顺利启动,积极对接航空工业、通用集团等20余家央企;在大东区,与中国铁建合作建设沈阳智能网联创新产业基地、与中国电建合作建设沈阳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等两个百亿级项目同时开工;在和平区,中国五矿打造的和平湾生态科创示范区项目,成为沈阳市首个落地的百亿级的央地合作项目。

央企项目在沈阳接连落地,是对老工业基地发展坚实基础、强劲势头的认可。

“沈阳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我们在能源勘探、开发等方面具有专业技术,我们准备和沈阳市达成合作,充分挖掘本地地热资源,共同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向明在签约仪式上对记者说。

中国中铁总裁、党委副书记陈文健表示,“中铁将乘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东风,着力深化与沈阳在城市更新、市政、轨道交通、城中村改造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助力沈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风至:谋篇布局功夫深

推动央地优势互补、携手共赢,是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举措。当前,沈阳市深度谋划了一批质量高、带动强、规模大的重大项目,吸引央企在沈阳布局。

“抓好项目关键在‘谋’,”沈阳市发展改革委项目综合管理处处长李勇认为,“央企需要我们什么,在什么领域合作能互利共赢,这些都是前置性课题。”

记者了解到,沈阳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引领、能源保障、先进制造工业、数字经济建设等十个方面,深度谋划提出了116个、总投资4991.9亿元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合作项目。

这种组织是有计划的——

承接央企落地,沈阳市有备而来。2023年3月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多次到北京、重庆、杭州等地精准招商,高位推进央地合作。相关负责人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与兵器工业、中国电科等央企和省属企业深入洽谈,定期召开央地合作调度会议,全力组织推进。

这种推进是全链条的——

大项目顺利落地,离不开“升级版”营商环境。沈阳市国资委利用“惠帮企@链上沈阳”建立机关干部包保联络驻沈央企工作机制,220名市直机关干部对59户央企集团在沈设立的228户二三级企业“一对一”对接服务。

自2023年10月开工以来,沈阳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已顺利完成多项施工任务。“开工以来,大东区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马上办’‘立即办’‘一对一’精准服务模式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项目负责人对政府高效的办事效率连连称赞。

这里已形成共识:央地合作不是哪一家、哪一门、哪一级的事,而是工作中的分内之事。

“央地合作的谋篇布局可以总结为‘谋立推建’四个步骤,从项目谋划招引、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沈阳多个区成立央地合作工作专班,积极对接,加速立项、环评、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办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并及时解决已开工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李勇总结道。

破局:积极创新央地合作模式

与过往纾困解困、强弱结合的央地合作模式不同,沈阳更加聚焦“双向奔赴”、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合作,立足沈阳所需、发挥央企所长,着力探索央地创新合作模式,产生“1+1>2”的效应。

一是加强央企与沈阳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投集团与中航发燃机公司签约燃烧部件合作项目,组建新公司担当战略供应商。

“利用资源和产业优势,央地强强联合,才能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沈阳市国资委央地合作发展处处长宋秋良介绍,沈阳市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地图,吸引央企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领域与我市上下游企业深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