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会·南财观察|"二次创业"再出发,南沙如何打造广州未来发展核?
时间:2024-01-1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1月14日,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3万亿元。如果说,60多岁的“中国第一展”广交会,是广州经济总量从3亿迈向3万亿的基石之一,那么,承载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机遇的重大合作平台南沙,必将成为“再造一个新广州”的主阵地。

2024年是广州南沙对标对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2025目标的冲刺之年。接连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党委、政府有关南沙的工作计划部署均以首章首节单列。市委全会提出,要以南沙开发开放之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

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提出,要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今年也是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开局之年,“未来发展核”南沙要抓好哪些具体重大项目,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把握先机?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炼规划引领、政策高地、赋能湾区、产业强区四组关键词,进行梳理解读。

关键词:规划引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要争取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

在四个重大平台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于2021年出炉,随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在2023年底发布,规划文件明确提出了制度体系、产业规划、人口发展、空间布局等领域的阶段性具体目标。如参考横琴、前海,《南沙方案》于2022年发布,总规文件在2024年尽早获批,对于广州和南沙而言,相当于手中拿着一张“白描”图纸搞建设,方向更加清晰、路线更加统一。

如何规划好南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三个参考坐标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体系中,“深化南沙与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的协同联动”。在广州体系中,“组织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愿景,推动构建‘三脉’传承发展,‘三轴’融合互动、‘三核’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南沙位于“三轴”之一创新活力轴的南端,是“三核”中的“未来发展核”。

在南沙体系中,“加快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万顷沙南部片区开发建设”。《南沙方案》明确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作为先行启动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到2025年,先行启动区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万顷沙南部片虽然位于广州最南端出海口,但是,一项大湾区重要交通项目彻底改变了其战略位置——深中通道将于2024年通车,南中高速支线万顷沙跨海特大桥将直接连接万顷沙与深中通道,南沙因此一步踏入了珠江口东西岸协同发展的高速时代。

关键词:政策高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自贸港实施更多制度型开放。创新推进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15项举措,参与制定并推动实施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标准,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推动设立省级实体化运作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报告提及的多项重要政策利好出自一份刚刚公开的国家支持南沙政策文件。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时隔数日,相关支持新举措即反映在了新年全市工作重要部署中,足见广州的政策落实响应速度。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要保持前列,只有持续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发展红利。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对海南自贸港、广东自贸区等区域提出了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更高要求。

南沙作为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之一,自我加压对标国际高标准是应有之义。按照《通知》要求,南沙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风险防控制度等方面,拥有更多试点政策空间。

此外,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推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多个领域的工作,具体包括,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深化穗港澳三地社保衔接,推动“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落实,探索居民“两证合一”、金融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互认等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

关键词:赋能湾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建设。加快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驻穗科研机构、高校资源优势,推动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广州大学新工科建设和其他在地大学发展,支持港科大(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进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筹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探索建立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做大做强广州数据交易所。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和港交所联动发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