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2023年的收官之月,全球资本市场也开始了对新一年的展望和规划,其中,新一年货币政策、股市预测、财政政策等成为了讨论的关键词。我国接下来的主要经济增长将会是哪个方面?一财号专家对各领域的后续发展也纷纷做出解析。
在综合了读者热度、内容专业度、视角独特度、解读深度、投资者关注度等多个维度后,我们评选出12月一财号V榜单的优质文章,一起来看看是否有你关注的热点话题。(点击文章标题或大V姓名可阅读全文)
1、未来至少要推进三方面重大改革
黄奇帆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宝。未来至少要推进三方面重大改革:一是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二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三是逐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把这些改革抓好抓实,就是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其中一些改革本身就是生财型、聚财型的改革,是可以释放出巨大红利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和基本面不会变,通过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会越走越扎实。
2、拼多多的胜利?
宋向前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资本有序扩张的挑战。资本的健康有序扩张,一定是建立在支持实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线上线下,特别是对包括实体商业友好的竞争秩序构建上的扩张。不能简单粗暴地依靠互联网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和梅特卡夫效应,形成所谓的赢家通吃型指数增长,获取垄断支配地位,凭借充足的资本实力,依靠流量、以补贴方式挤压实体商业和品质产品的生存空间。
3、“稳中偏松”大概率是2024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郑后成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从年内节奏看,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积极”力度要大于下半年。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以下两点。第一,在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位于高位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1季度全球流动性还面临一定压力,对全球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形成压制。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有必要“以进促稳”。第二,我们认为,2024年上半年CPI当月同比大概率低于下半年,也就是说,相对下半年,上半年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相对较低,有利于央行推行“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1季度。据此,我们认为1季度央行大概率降准或降息。
4、比亚迪的“另一个战场”
李伟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在中国,有很多公司都执迷于多元化,但这些公司的多元化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例如恒大。然而,比亚迪的多元化是成功的,至少目前看来是如此的。比亚迪成功的关键是通过相关业务的多元化来对冲风险、降本增效。从这一点来说,无论一个公司关于多元化经营有什么伟大的理想,落到实处都是要对冲风险、降本增效。
5.遵循市场,提振信心——2024年中国经济展望
蒋飞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对于经济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改革方向,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几个方面的统筹与优化,包括统筹目标与过程、激励与约束、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与规则,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6、2024年中国经济“稳”什么?又如何“进”
胡晓鹏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李琦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要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经济工作的思想全面统一到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方向上来,严格按照本次会议提出的“5个必须坚持”“3项统筹”“9大重点”“4个抓落实”更好推进2024年经济工作,把依法依规推进经济工作的认知原则立起来,把守规矩和敢担当的行动原则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坚决破除发展实践存在的懒政思维和作风,破解经济政策不够精准和执行走样的问题。
7、又见3000点!这次是谁的锅?
薛洪言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熊市中,最脆弱的卖出者不是小白,也与心理承受能力无关,只和资金结构有关。最恐慌的投资者通常是加杠杆或有清盘线约束的投资者。
在熊市下跌途中,只有杠杆投资者持续面临爆仓风险,时时处于恐慌紧张的状态中,犹如惊弓之鸟,会做出不计成本的卖出决策。更多时候,杠杆投资者是不得不卖出,成为所谓的“强制卖盘”。
熊市底部,常常有所谓最后一跌。这最后一跌,血腥无比,释放的都是带血的筹码,也是强制卖出者的筹码。当他们的仓位卖光或被强制清盘后,股市彻底冷清,也就见底了。
这个时候,就是逆向投资者抄底的最佳时机。
8、“先立后破”重在“慎破”
徐高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二十大之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发展自身规律的表现,也是各方对中国经济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当然应该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把“立”的工作做好。但同样重要的是稳住传统增长引擎,守住我国经济的基本盘。2021年以来我国地产行业的弱势,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充分说明了政策“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