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里云高管吴翰清再创业,如何解决大模型幻觉、打破数据垄断?
时间:2024-01-0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在杭州EFC欧洲中心,一栋离阿里巴巴EFC园区步行五分钟的写字楼里,驻扎着许多年轻的创业公司,它们的创始人许多出自阿里巴巴。

科技行业刚刚走过了特殊的一年,大模型带来的“智能涌现”让许多人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性。2023年年初,人工智能科学家、阿里副总裁贾扬清也宣布离职,投身AI创业,阿里之外,字节、腾讯、百度等大厂均有技术大牛出走创业,从对技术发展、应用的未来判断和预测中,他们寻找着机遇、创新以及其中的新商机。

吴翰清是其中备受瞩目的创业者之一,他的上一个身份是阿里云的道哥(花名),2005年加入阿里,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二位安全工程师,创建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的安全体系,也是阿里云的初创团队成员。2023年5月,他从阿里云离开,联合另两位创始人以及13名初创团队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Mind。他们选择了“个人AI计算机”,要让个人AI计算机补齐大模型和AI应用间“缺失的一环”。

科技行业在大模型赛道“狂飙”的一年过去了,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吴翰清谈到了他所观察到的AI产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数据收益被大公司垄断的不认可,以及在AI、云计算发展新阶段下,个人AI计算机诞生、发展的可能性。

“普通人对AI失去信心”

“很多企业非常期待大模型的能力。但是他们真正投入之后,会发现只能用来打一个样板房做一个宣传,没办法去切入到实际的生产流程里面去创造实用价值。”谈到ChatGPT发布以来这一年行业的状态,吴翰清看到了许多问题。

2023年7月,KMind推出了一款面向C端的AIGC效率工具“魁星智能助手”,受到市场欢迎,吴翰清打开手机企业微信向记者证明:推出3个月时,该应用已有了10万用户。“但最后发现用户流失率非常高。”他坦诚道出了产品后来的困境。

难以解决的,一个是大模型幻觉的问题,当用户提出一些请求时,大模型有时会给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回答,甚至胡编乱造的错误回答,给应用带来了问题。

另一个是AIGC产品缺乏精确控制的问题。“比如像我妈这种完全不懂什么叫AI的普通用户,她喜欢天天拍照做相册,我跟她说可以用AIGC产品来做,自动化生成一个相册。她做完之后想配个背景音乐,然后她跟AI说你把这个背景音乐给换成《茉莉花》,然后AI就蒙圈了。”吴翰清进一步阐释:“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普通人就会对AI失去信心,因为他真的是把它当成一个人在对待,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今天我们从应用角度来说,大模型缺乏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它离真正创造实用价值是有距离的。”

《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累计发布两百余个大模型。与之相关的AIGC应用更是不计其数。但大模型幻觉、缺乏精确控制与实际应用场景,仍是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举个典型例子,大家都在谈AIGC,但我一直跟团队说不要提AIGC这个概念,它完全把事情说歪了或者说小了。什么叫AIGC?那一定是创造,就是文生图、文生文、文生短视频,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我们知道(实际应用中)修改的需求是比生成的需求要大10倍以上的,那谁在做修改呢?没有人在做修改。”吴翰清观察到,目前所有的大模型产品无论哪种类型,都只能生成第一遍结果,当用户试图去修改时,大模型只会重新生成一遍,再生成的基本要素全部变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用户很难真正用AIGC应用去解决问题。

回答“《西游记》里有几个孙悟空”

“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回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AIGC热闹浪潮下,吴翰清带着许多问题和思考离开阿里云开始了再创业,“一定要解决一个别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才能证明这件事情是有必要的。”

吴翰清将AIGC的许多问题归因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缺失。他认为大模型是CPU,而无论是ToB还是ToC的AI应用,都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来将其与大模型联系起来,不可能指望应用直接跑在CPU上。而在他的蓝图里,个人AI计算机的创造或发明,将是在AI技术变革中使产业链完整、真正让大模型成为CPU支撑所有AI应用创造实用价值的一种解法。

“在Web端时代,比尔盖茨基于个人计算机推出了Windows的操作系统,提出了软件的概念。在移动端时代,苹果发明了智能手机,并在2008年推出了APPStore,然后才有了APP概念。”吴翰清谈到了那些科技界过往跨时代意义的发明,在他来看,来到AI互联网时代,人们也需要个人计算机及AI时代新的程序开发形态来定义、修正、约束AI的动作,AI的能力、行为和性格也将在未来具备可塑性和成长性,他将这种个人AI计算机上的新的算法程序定义为“ACT”。在KMind推出的个人AI计算机的架构kOS里,程序员可以开发自定义的“ACT”,用于定义AI的某种自主行为。在未来,当AI成熟到可使用某种形式化语言来自动编程时,普通用户也可以实现使用自然语言和个人AI计算机交互。

基于此,2023年7月,KMind正式发布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半个宇宙(hikOS),希望提供一个由kOS驱动的个人AI计算机给所有普通用户使用,目前,KMind已推出了由kOS驱动的个人智能助理“星伴”,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