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首11月FDI大降10%,官媒称全球跨国投资低迷
时间:2023-12-22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经济通通讯社22日专讯》中国商务部发布,1至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0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就外资规模的波动,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权威专家认为有六大方面原因。首先是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显示,受俄乌冲突、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债务压力攀升、金融领域动荡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不振。2022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2.4%至1.3万亿美元,仅为历史高点的约六成,2023年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疫情造成的影响尚未消退*

第二,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比如美国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限制美公司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对华投资;在美游说下,欧盟发布《经济安全战略》,日本出台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相继加严对外投资审查,严防关键领域资本、技术、知识产权外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大力度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据UNCTAD统计,2022年各国出台的投资激励政策多达102项,同比增加50%以上。

第三,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尚未消退。疫情阻断了线下考察交流,造成跨国公司对中国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误读,影响了投资决策。今年以来,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外商投资特别是绿地投资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间外资一般按项目建设进度陆续到资,数据波动是正常的。

*外资增速早已放缓,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资减少*

第四,随著外资规模增长至高位,外资增速早已放缓。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缺少资金,本土企业也相对弱小,海外资本大规模流入中国,外资增长较快。2000年之前,外资规模年均增幅超过20%。2000年至2010年,增速依然较快,但随著基数增大,年均增幅已放缓至10%左右。2011年至2022年,基本进入了平缓增长的时期,年均增速只有3.9%。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已达到较高水平,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1至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11560.9亿元人民币,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今年1至11月吸引外资规模虽出现同比下降,但仍是历史高位。

第五,随著中国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资减少。随著国内发展阶段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这是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正常的。近年来,韩国三星电子陆续关闭在华手机、电脑、电视工厂,将产能转向越南、印度等国,不过同时加快晶片、OLED显示屏、新能源电池等高技术产业在华布局,高技术产业占其在华总投资比重由50%提高到80%。

第六,随著中国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近些年,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都有国外公司迫于竞争压力退出中国市场的案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公司出于风险考量,投资决策可能会很慎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