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李礼辉、肖钢最新发声
时间:2023-12-18 00:00:00来自:中国基金报字号:T  T

12月16日至17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明珠湾金融论坛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科技金融的关键环节之一为针对科技企业的投早、投小,相关方面需对这一环节加深理解、形成共识并倾注力量。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资产管理中心、发展财富管理市场要以质求胜,争取做到“后发先至、出奇制胜”。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在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条件下,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风险传递速度越来越快,风险形态也比过去更复杂、更多样化。有关方面要加强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的风险管控。

屠光绍:

创新投资为地方科创发展提供重要资源

屠光绍表示,创新投资(包含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投资)为地方科创发展提供重要资源。数据显示,创新资本集聚程度与地方科创发展的多项指标呈现较强的相关性。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屠光绍表示,科技金融既是一篇大的文章,也是一个大的体系。该大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于科技企业的投早、投小。他认为相关方面需对这一关键环节加深理解、形成共识并倾注力量。

屠光绍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创新投资市场格局出现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创投投资增长态势、相关基金类型、投资的地区分布、行业结构等方面出现新的趋势。另一方面,创新投资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募资来源有所收窄;投资机构风险容忍度降低;投后管理压力加大以及退出渠道有待进一步扩宽等。

屠光绍总结了地方政府加大创新投资支持力度的方法与路径,并为其下一步发展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鼓励风投集聚发展;二是开拓多元化募资渠道,包括通过给予风险补助等形式加大引导力度,促进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长期资本参与创投基金、S基金等;三是通过提供奖励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四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丰富退出机制。

李礼辉:

从多方面着手,打造大湾区财富管理国际竞争力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资产管理中心、发展财富管理市场要以质求胜。

他解释道,作为后来者,以质取胜才有可能后发先至,出奇制胜。粤港澳大湾区应该以品质求规模,以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差异化求竞争力。

例如,在引进机构、人才和技术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要有所侧重,着力打造在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规划、家庭和家族的财富传承规划、家族和企业的财富再创造规划等领域的优势。

他认为可从如下方面着手打造大湾区财富管理的国际竞争力:一是机构引进力求“大专”。其中,“大”是指大型金融机构为先,“专”则是指专业化、职业化;二是业务经营力求“硕博”,“博”是指深耕耘、广覆盖,“硕”是高价值、高回报;三是技术创新力求“高中”,“高”是指引领创新占领高地,“中”是接地气的中国方案;四是风险管控力求“初小”,“初”是有能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小”是实现风险概率和风险成本的最小化。

李礼辉还提到,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可能在算力、数据治理和安全等方面为相关机构带来挑战。将尚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高风险的金融领域,则可能放大现有风险并带来新的风险。

林少礼:

从三方面推动数字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广州市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林少礼,从战略定位、金融业发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等方面介绍了南沙金融业发展情况。他指出,目前金融已成为南沙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南沙形成了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期货交易等八大特色金融板块。

林少礼表示,未来南沙将从三方面推动数字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融资撬动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来南沙。二是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用好、用实已落地的试点政策,继续从政策、平台、载体等方面发力,探索粤港澳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主动承接港澳科技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三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创新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数字金融转型,积极配合广州市争创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肖钢:

进一步完善中国式监管沙箱制度

本届论坛发布了《明珠湾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这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连续第四年发布智能金融报告。

《报告》针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金融行业的影响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思考,并专设章节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元宇宙与金融等方面探讨了智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据了解,该报告为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课题项目“中国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22)”的研究成果。这一课题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