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记者18日报道》新冠疫情折腾香港民生、经济近3年之久,终于在今年2月6日迎来全面与内地通关,并在3月1日撤销「口罩令」,市民正式告别防疫措施。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开始全面复常,在今年以及来年,将会全面拼经济、拼发展,相信全速发展会为香港整体带来裨益。不过,香港的复苏之路未见平坦,今年首两季分别录得按年实质增长2.9%及1.5%后,本港本地生产总值(GDP)第三季仅增长4.1%,仍低于市场预期的5.2%增幅。今年卖地收入大减,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最新预计,本财年赤字将略高于1000亿元,远高于今年初财政预算案所估计的563亿元。而受内外围多种因素影响,港股全年跑输其他市场,连带新股市场表现亦受累,集资额恐跌出全港头五。
*访港旅客人次恢复至疫前逾半,内地客消费模式转变*
香港对外开放的步伐较邻近竞争对手慢,商界心心念念的内地旅客终于回归,而政府也预期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于第四季仍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一黄金周为内地旅客出游旺季,据旅发局公布的数字,今年9月29日至10月6日期间,初步访港的内地旅客数字约110万人次,每日平均有约14万人次访港,相等于2017至19年十一黄金周日均内地旅客量约85%,或2017至18年日均数字大约70%。今年首十月,已累计录得2680万访港旅客人次,是疫情前2018年同期的51%,已超过旅发局今年初的预期,当局有信心全年旅客量可逾3000万人次。
不过,在人民币汇价兑港元相对弱势下,旅客赴港疯狂购物的光景似乎不再。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承认,内地旅客的消费模式转变,少了大笔购物,多了深度游,但人均消费额及留港日数与疫情前分别不大,只是消费类别与过去不同,受惠对象亦有别。
*港口需求流失难复疫前水平,出口曾创最长下跌纪录*
特首在各场合多次强调香港的「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角色,但面对全球经济疲弱,地缘局势复杂等影响,香港转口港地位正被邻近地区取代。香港国际货柜码头(HIT)预计,2023年香港港口货柜吞吐量,将由2019年时的1800万标准箱,跌至今年约1400万标准箱。HIT指出,相比2019年,2023年葵青货柜码头整体吞吐量的跌幅约24%,其中的出入口货量更下跌41%。尽管今年初内地全面复常通关,多项防疫政策取消,但在新冠疫情期间,航运公司大多将货物转移到邻近港口,葵青的吞吐量无法回复到疫情前水平。据估计,香港已流失了约200万个标准货柜至南沙和深圳港。HIT指,目前葵青货柜码头堆场平均使用率只有约50%,未充分利用的土地约80公顷。
进出口贸易方面,香港在今年9月创下出口连跌17个月的最长纪录,超过2015年至2016年内地股灾,以及19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馀波创下的纪录,到10月才见出口回升。政府统计处公布,今年首十个月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较去年同期下跌11%。同时,商品进口货值下跌8.6%。首十个月录得有形贸易逆差3802亿元,相等于商品进口货值的10%。
贸发局预计,今年本港出口将按年跌7%至9%,明年则有望反弹4%至6%,主要受惠环球市场对人工智能设备及相关电子产品需求上升,为本地出口商打下坚实基础,以及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并准备好2025年环球经济完全复苏。
*政府财赤恐逾千亿,施政被动图靠库房捱过周期*
外界原本对中港通关寄以厚望,但疫后经济未见报复式反弹,加上高息环境等因素导致楼市转角,今年以来接连有地皮流标,令市民忧虑库房见红问题。政府财政储备在2023年10月31日为6619亿元,计入在政府发行的绿色债券所得666亿港元收入后,本财政年度首七个月的财务状况为1729亿元赤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最新预计,本财年赤字将略高于1000亿元,远高于今年初财政预算案所估计的563亿元;他又预告,下年度可能难免再录财政赤字,称明年及后年要削减各政府部门1%开支以推行新政策,强调最重要是尽可能维持于一个经济周期内收支综合平衡。
*施政冀以时间换空间*
今年本港股、楼双杀,政府不得不想办法提振市场交投,《施政报告》将股票印花税由0.13%下调至0.1%,市场预料将导致库房损失约140亿元收入。此外,楼市也未有全面撤辣,仅将买家印花税(BSD)及新住宅印花税(NRSD)税率减半,由15%减至7.5%,额外印花税适用年期「3减2」,由三年变两年。
面对各项收入大减,市民最担心的莫过于政府来年会否加薪俸税及利得税,财爷在11月赴美出席APEC会议后撰写网志,提到「一些APEC成员正思考如何在不影响投资和竞争力的情况下,增加税收来源」。「加税」言论随即令社会各界甚为侧目,质疑他是否为「加税」探口风。不过,他本月初立法会会议上「改口」,称疫后市民和中小企受到的压力较大,所以在讨论增加税收时亦要考虑有关因素,目前的经济环境不宜作出一些很大增加市民或企业负担的动作,政府会善用储备及借贷能力,用时间给予政府解决问题的空间。
*IPO集资额恐失落前五*
港股表现持续疫弱,连带新股市场亦见淡静,预计今年的表现将为过去20年以来的低位。德勤预料,今年在港IPO的股份数目将为65家,合共集资约458亿元,相较去年的84只新股、集资996亿元,按年分别减少23%及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