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复苏路上]经济复苏不似预期,机构料明年增长减速
时间:2023-12-18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经济通通讯社记者18日报道》疫情3年过后,香港迎来全面复常,但经济复苏情况却不似预期。据政府统计署10月底公布的数据,香港今年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GDP)预先估计数字,香港上季度经济按年增长4.1%,较第二季按年增长1.5%加快,但表现低于市场预期,首三季GDP合计增幅约2.8%。

就连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都撰写网志承认,外围整体气氛持续疲弱、息口持续高企、金融市场表现等因素,某程度限制了本地消费的反弹力度,预期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于第四季仍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首三季经济的实际复苏力度稍逊预期,最新的全年增长预测范围将低于年初时的估算。

财爷在今年2月发表《财政预算案》时预测全年GDP增长3.5%至5.5%,8月曾调整为4%至5%,而政府最新预测今年香港GDP实质增长3.2%,即年初预测的下限3.5%也恐不保。多家机构亦调整对香港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其中看法最淡的是瑞银,料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5%;汇丰下调明年GDP至2.8%;最乐观是东亚,预料明年增长达3.5%,更胜今年。

*汇丰下调今明年经济增长预测至3.3%及2.8%*

汇丰环球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经济复苏步伐陷入停滞,第三季经济按年增长4.1%逊预期,反映外部对本港经济造成的拖累仍未减弱,同时环球金融紧缩持续打击财资市场,楼市继续面对融资成本上升及需求疲弱。考虑到经济面临的挑战仍未消除,下调香港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至3.3%及2.8%,分别比之前预测低1个及0.4个百分点,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则上调0.3个百分点至2.8%。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亚洲区首席投资总监范卓云表示,今年本港经济处于疫后复苏期,在基数效应下,经济增长幅度较高,但明年环球经济增长或普遍放缓,香港作为高度外放型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尤其是出口贸易方面无可避免受外围拖累,因此预料明年经济增速有所减慢。投资环境方面,本港资本市场今年交投疲弱,增长动能不及亚洲区内其他市场强,特别留意到印度市场吸纳了部分环球资金,认为未来本港投资前景需视乎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乐见港府近期与其他新兴市场战略合作,包括本港首只中东ETF于早前于联交所上市,认为新发展才能应对新的世界秩序。

*花旗:大湾区为香港未来增长点,吁增强互联互通*

花旗预期,香港今年经济增长3.3%,明年增长3%。对明年香港转口表现有较大期盼,疫情过后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普及,或有更多人需要换手机等电子产品,令亚洲科技贸易回勇,带动香港转口电子产品的需求。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经济师雷智颜认为,长远而言,大湾区是未来香港的增长点,本港金融及科技要继续发展,预期明年底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开始启用,会有新一轮的爆发点。她希望港府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政府加强沟通,在不同层面上扩大互联互通。

*瑞银料减息对经济的帮助要到明年后期才显现*

瑞银预料,今年香港经济全年增长3.6%,认为随著经济活动进一步正常化,及政府措施帮助下月,未来数季经济可维持扩张动力。不过,明年本港经济有不少周期性挑战,明年增长幅度将减慢至2.5%。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部亚洲和中国经济学家邓维慎预期,美国经济衰退和中国内地增长放缓,香港经济短期仍存有不确定性。高利率亦影响香港经济增长,不过高利率至少在明年第一季持续,减息的正面帮助要在明年后期才较明显,其时也要应付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东亚看好明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速*

受2022年低基数影响,各机构大多预料2024年香港经济增速将按年放缓,唯独东亚银行(00023)明年GDP的增长预测更胜今年,料今年增3.3%,明年增3.5%。

东亚首席经济师蔡永雄指出,明年消费零售及旅游业等仍持续为主要增长动力,今年访港旅客料有3000万人次,仅恢复至疫前一半水平,仍然有进一步恢复的空间。外贸可望止跌回稳,本港出口已跟随内地连跌两年,认为三连跌机会不太大,考虑到内地产品竞争优势较大,且近年出口目的地分散,加上存货减少的负面因素难以维持两年,将为明年出口表现带来支持。此外,投资则将受惠于政府工程及下半年息率于高位回落所支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