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解码 持续提升"含绿量" 绘就黄河明珠新画卷 --宁夏吴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观察
时间:2023-12-12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吴忠地处黄河之滨,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宁夏平原。这里既有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也有生态极其脆弱的旱塬与沙地。

为破解生存危机,更为追求美好生活,吴忠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迭代升级了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气治土、治城治乡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如今,肩负着自治区赋予的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的重大使命,吴忠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切实解决一批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逐步补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持续提高生产生活空间的“含绿量”,为加快绘就黄河明珠新画卷增添更鲜明、更厚重、更牢靠的生态底色。

减污治污

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归位”

天气日趋寒冷,但每到午后,在吴忠市清宁河畔,总能看到有市民悠闲漫步,一些人还不时靠近河堤,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清澈河水里的小鱼和正在嬉戏的鸭子……

作为吴忠市城区重要的水系,全长9.62公里的清宁河曾经主要依靠黄河水补给,而近年来随着黄河水用水指标收紧,当地生态用水极度短缺,缺乏补给的清宁河一度干涸。

“现在清宁河再不愁补水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再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后,一部分会被输送到清宁河。”吴忠城投清宁福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员工李阳说。近三年来,吴忠市年均向清宁河补水1200万立方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呈现出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

把污水变为活水,通过深度处理变成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或绿化等市政用水,这仅仅是吴忠市“减污治污行动”的成果之一。

为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吴忠市以铁的手腕抓紧抓实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推进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乡污水、农业退水“五水共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

走进宁夏中科国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打造的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园,这里尽管每年会“吞”进约30万吨污泥、生活垃圾等,却基本闻不到异味。

“垃圾其实也是资源。我们产业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四个项目协同发力,最大程度的资源化利用。”该公司行政部经理焦云方说。

据了解,循环经济产业园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泥集中处理处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为一体。经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四类垃圾变成干污泥、工业粗油脂、炉渣砖等,作为资源销售给下游企业。

“借助配套建设的项目,产业园运行所需的水、电等也都已实现自给自足。”焦云方说。

加速产业布局

释放“绿色动能”

站在同心县韦州镇高处远眺,一块块光伏板首尾相连,蔚为壮观……作为中核汇能宁夏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宁夏投资建设的首个牧光互补项目,其当年获指标、当年开工、当年全容量并网的效率令人称道。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2年12月17日正式并网,每年可提供约3.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瞄准吴忠市“风光无限”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企业绝非中核一家。吴忠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富集,其中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太阳山等地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是全国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全市适宜建设大型新能源项目的山地、沙漠等地貌类型约占全市总面积30%以上。

近年来,聚焦“双碳”目标,吴忠市大力推进绿能开发,一批能够发挥资源优势、匹配产业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在当地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吴忠市已建成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场)103座、风力发电厂83座、储能电站8座,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622.67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规模的47%。全市清洁能源及相关制造业企业总数达14家。

未来,吴忠市追“新”逐“绿”的步伐还将继续。今年5月,宁夏出台《关于自治区支持吴忠能源综合示范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规划到2027年将吴忠建设成为宁夏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储能规模达到250万千瓦。

在加速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同时,吴忠市还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业绿色转型、三产绿色提升行动,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数据显示,吴忠市以不到全区10%的能源消费量创造了全区17%的GDP,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提前3年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奶产业是宁夏确定的“六特”产业之一,而作为宁夏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吴忠市2022年末奶牛存栏33.42万头。

因为奶源品质优势突出,吴忠被越来越多大型乳企选做高端奶源地。从2010年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至今,宁夏伊利乳业有限公责任公司已投入生产线54条,日处理鲜奶4700吨,今年1-10月实现营收近87亿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据宁夏伊利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目前已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一、二车间已完成屋顶以及停车场的光伏设施安装,即将并网投入发电,届时每年将为企业提供总用电量12%左右的“绿电”。另一方面,企业还加强技术改造和升级,从源头上减少固废的产生。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