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研发人员数量连续创下新高;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新疆的科技发展,今非昔比。进入“自贸”时代,新疆又一次站在改革开放新起点,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新疆正乘势而上、奋起直追
◎上证报新疆调研组
“牧场的草滩鲜花盛开,沙枣树遮住了戈壁村庄,冰峰雪山银光闪闪,沙海深处清泉潺潺流淌,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的新疆……”一首《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令很多人向往新疆的壮美。如今,行走在天山南北,一架架新疆产风机随风而动,一辆辆新疆产乘用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一个个创新高地正悄然隆起……
新疆的科技发展,今非昔比。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研发人员数量连续创下新高;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当前,新疆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说。
这既是共识,更是奋进的指引。进入“自贸”时代,新疆又一次站在改革开放新起点,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新疆正乘势而上、奋起直追。
一批重大科研项目领跑全国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秋风拂起沙粒,向任意方向奔卷,远远望去,风沙汇集的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这里常年多风,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然而,这里看似不毛之地,却隐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便坐落于此,自开钻以来,该钻井已创下我国油气井钻探大尺寸套管下入最深、套管下入吨位最大等多项纪录,目前正在向万米的“勘探禁区”进军。
距此千里之外的八一钢铁生产园区,则耸立着世界上首座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通过攻克冶金煤气高效低成本二氧化碳脱除、高温煤气-纯氧-煤粉复合喷吹等多项技术难题,该项目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近100万吨,相当于在新疆再造一个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这一技术路径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也是全球绿色低碳冶金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重大突破。
放眼天山南北,类似这样的突破性科研项目并不少见。
近年来,新疆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力量。一方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干旱区资源利用、荒漠化防治等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棉花、风力发电等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另一方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纺织服装、光伏硅基等重点产业基础软硬件、零部件和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水平。
在一个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项目支撑下,新疆特色优势领域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超低风速风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太阳能、风能、特高压输变电、油气勘探等相关技术领跑全国。在农业领域,新疆棉花制种和早熟玉米资源创新能力已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种子基地、第二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科创能力提升带来的不只是效益,更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新疆、扎根新疆。数据显示,目前,新疆博士后在站人数达到582人,创下设站二十三年来最高水平。截至2022年底,新疆研究开发人员约4.2万人,创历史新高。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角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新疆坚持对标先进省份,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
比如,2022年12月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明确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启动实施“新疆科创计划”“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计划”,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等,支持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
新疆本土成长起来的特变电工,已尝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今年10月,该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研发的“安全环保阻燃耐火电缆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该项目立足电线电缆技术创新,攻克了安全环保阻燃耐火电缆“设计—制造—试验”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从一个街道小厂起步,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基石,坚持将销售收入的4%以上用于研发投入,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不断进阶。”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介绍,目前公司围绕输变电、新能源等产业,已建立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6个,截至今年6月底拥有各类授权专利2229件。
在新疆科技创新浪潮中,一批“兵团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重要领域的领军者。
作为农业农村部在新疆唯一的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天康生物成功研发了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鉴别诊断牛用布氏菌病基因工程活疫苗,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个猪瘟病毒E2亚单位基因工程灭活疫苗。新疆奶业龙头天润乳业,正按照“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