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龚正学习时报撰文: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时间:2023-12-01 00:00:00来自:其他媒体字号:T  T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海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以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的姿态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担负历史使命,持续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规律,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更应该有大作为。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以赴促创新、调结构、稳增长,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1—10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9%,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7%,体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进是大势、稳是大局,必须统筹兼顾好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精准把握着力点,在攻坚克难中更好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紧扣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以更大力度抓好在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力争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切实把经济发展更多地转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上来。

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在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上下功夫。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建设5G、千兆光网、IPv6、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数字赋能、减碳降耗,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加快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等领域打造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民用航空等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积极探索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产业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竞争优势。

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打造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科创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点合作事项落地,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全力落实交通、能源、数字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更好地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促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着力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态势。推动主城区高能级要素集聚,持续强化中心辐射功能。推动五个新城建设,持续强化功能导入,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推动南北转型,持续强化宝山吴淞、金山滨海等重点转型区域品质开发。加快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持续彰显超大城市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

聚力当好全国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是新征程上上海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今年以来,我们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类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改革开放红利稳定释放。1—10月,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7.7亿美元,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55家和26家,累计分别达到946家和557家,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签约落地。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全面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