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捐款13亿!武大校长:武大要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时间:2023-11-29 00:00:00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字号:T  T

一百多年过去了

今天,武汉市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武汉大学要成为城市发展的先锋队

2023年春节刚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校长张平文就下到学校的职能部门和学院进行了一轮调研。在这一个多月前,他刚刚从北大副校长的位置上离任,南下履新武大,成为中部地区最知名高校的新掌门人。

作为曾经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和系主任,张平文自1992年从北大数学系博士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历任北大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主任、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2019年12月,升任北大副校长。北大期间,他推动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探索数学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专注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2022年12月,从湖南长沙县考入北京近40年后,他回到离家乡仅300余公里的地方,面对全新的挑战。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武大的历史可追溯到张之洞在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到民国时期,作为首批“国立大学”之一,国立武汉大学迅速发展成一所拥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当时,武汉地处“九省之中央”,武大在全国的地位也与之匹配。

2023年11月29日,武大将走过130载。今天上午,武大1987级计算机系校友,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向母校捐赠13亿元人民币的消息刷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张平文称,武大更需要发展的是基础学科,最终,雷军同意拿出全部捐款额的三分之一,专门支持基础学科。张平文指出,武大当下的发展重点是服务于重大国家战略,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中部地区最缺什么样的人才,

武大要培养

中国新闻周刊:你到武大任职已将近一年,武大当前的战略定位和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张平文:我对武大现在总体的发展态势比较乐观。武大已具备了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条件,在未来5~10年有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这是我们制定的时间表。关键是,武大要通过怎样的路径去实现这个目标。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服务于重大国家战略。武大地处湖北武汉,每年的本科生生源中,来自湖北的学生占了约五分之一,以武汉学生为主;其次是周边省份如湖南、河南和江西,这三省的生源占比远大于其他地区。因此,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典型的全国性大学不同,武大的服务对象,核心在武汉和湖北,然后是整个中部地区,最后是全国。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武大服务的重心是如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中国当下的经济有四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但湖北、湖南和江西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成为第五极。一方面,从区位来讲,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从这里去往任何其他四极,乘高铁都在4小时以内,坐飞机少于2小时;另一方面,湖北、湖南和江西当下的交流、互通远不如长三角紧密。为什么“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没有上升为显性的国家战略,中部地区未来应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武汉大学应当在解答这些问题上发挥我们独有的作用。

所以,我来到武大后,就着手推动筹建“中三角双一流大学联盟”,想要把鄂湘赣三省的“双一流”大学团结到一起,共同研究三省的产业链如何协同,科技领域如何加强互补,培养人才怎样和当地产业配合。也就是说,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如何有效融合。大学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地方,一方面,要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武汉、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现在最缺什么样的人才,武大就要培养这类人才,要尽快“补短板”。

一所大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和其所在的城市高度相关、同频共振。民国时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化城市,当时有“大上海”“大武汉”之说,那个时期,武汉大学的地位是与武汉市的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武汉市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武汉大学要成为城市发展的先锋队。

有高水平学者,才能实现交叉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大学要想服务于国家战略,在科研模式与学科建设上,是否要与传统的自由探索型风格有所区别?武大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目前面临哪些难点?

张平文:国家重大战略的共同特点是复合问题导向。它们面对的都是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大问题,需要跨学科的解决方案,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所以,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交叉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成熟了,就变成新兴学科。现在,我们就是要利用好武大学科综合的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主动解决国家和地方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老实说,在一些传统专业,有的老师在舒适区里待得太久,思想不够解放,没有意识到任何学科的发展都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顶层设计上,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去激发他们变化。今年9月,武大成立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作为一个研究机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首先,它在学校内培育卓越的交叉文化。我们要邀请一些有交叉想法的优秀专家来作学术报告,促进不同领域学者之间的对话。交叉必须是高手和高手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