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梁山县地处黄河下游平原,黄河与京杭大运河都在此流过,交织出独特的地域底色。宋代文学家苏辙路过梁山泊时,写下“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歌”的诗句。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焕发活力,多种特色产业发挥创新动能,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乡村振兴的步调又快又稳。万里黄河奔腾依旧,梁山县高质量发展的号子也愈发嘹亮。
文化传承发展气象新
山东坠子、碗乐……沿着水泊梁山景区蜿蜒的山路前行,每到一处亭台都有传统文化民间艺人表演,苍劲的唱腔配合着悦耳的音乐,带给游客全新体验。
景区负责人介绍,景区打造了水浒剧场等文旅融合新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修复提升了20余处景观景点,完成了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游客量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幅。
近年来,梁山县打造多个文化“新地标”,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位于县城中心的梁山县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发展面貌变迁的代表之一。
“过去老馆面积不大,基本是储藏室和办公室,展陈空间十分有限。”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梁山县博物馆新馆于2016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更好发挥出文物收藏、研究、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展示县域内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历史文化资源。
梁山县博物馆馆长李洪岭介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载体,每逢传统节日,博物馆都会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加。博物馆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主题社教活动,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近日在博物馆举办的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挖掘县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转化,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度。
梁山改善文化“硬设施”,也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传承人丁喜英,最近成为梁山街道幸福街社区的“非遗老师”。剪刀、彩布、针线依次排开,丁喜英边制作边讲解,不一会儿,精致的绣球便制作完成。“在家门口上手工课,学会了做绣球,我要分享给小伙伴们!”学生郑雨扬说。
幸福街社区党委书记高会介绍,作为文化“两创”示范点,除了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社区还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馆合一”的阅读阵地,共有图书近万册,设置非遗文化体验点、婴幼儿托育中心、圆梦微心愿邮箱等特色功能区,日常组织开展文化阅读、朗朗少年阅读打卡志愿服务等活动。
“我们将实施文化资源挖掘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利用等工作,让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加强文化传承的内涵和底蕴。”梁山县委书记谷永强说。
特色产业创新蝶变
山东曙岳车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件件物流运输装备专用部件进入生产线。“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公路运输和港航装备制造基地园区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公司党支部书记薛朝华说。
梁山县经济开发区内,厂房林立,数百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正加速转型升级。“我们成立了梁山县专用汽车产业链党委,把舵护航产业发展,已形成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物流配送及二手车交易等为一体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梁山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来茵说。
专用汽车是梁山县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具备年产专用汽车35万辆的能力,产品辐射全国并出口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
梁山县出版印刷产业园的经典印务车间内,工人正忙着将教辅资料整理成册。梁山县连续四次举办中国(梁山)教育图书信息化产业发展大会,把梁山教育图书产业打造成梁山的亮眼名片。
梁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刚介绍,梁山教育服务产业经过30余年发展,相关企业发展到120余家,其中图书研发企业92家,发行120余个品牌,涵盖2万多种单品。
在梁山港智慧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轻轻一点,内翻车机旋转180度,将满载着煤炭的两节火车箱翻转,瞬间卸下160吨煤炭,用时仅4分钟。利用独有的水运交通地理区位,梁山大力发展港航物流,将产自梁山及周边区域的优质商品高效运抵全国各地。
梁山港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哲说,梁山港目前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将发挥江北内河港口引领作用,依托国家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优势,持续创新贸易新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梁山县还引导稀土新材料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紧扣产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构建稀土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大局,建立山东梁山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发展稀土综合利用产业链。在梁山,多种特色产业集群连珠成线,串联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初冬时节的午后,梁山县赵堌堆乡翠屏家园社区的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老人正晒着太阳聊着天。村民马德启的孙子刚刚在自家迁建的楼房里办完婚礼。“居住环境好了,给孩子办喜事都有面子。”88岁的马德启高兴地说。
安居难、娶亲难、致富难……滩区群众过去面临许多难题。2017年,在一期3个试点村,608户、1713名滩区群众顺利搬迁的基础上,梁山县启动实施了黄河滩区迁建整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