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21日上海专电》上海临港新片区近日接连落地新政策。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拓展特殊经济功能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若干意见》,提出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大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
《意见》提出,要著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临港新片区「生长出更多企业」。上海将进一步赋予临港管委会科技创新发展有关区级推荐权。推动实现临港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评审体系纳入上海全市体系。赋予临港管委会对市级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的区级推荐权。
同时,上海将加强重大产业科技项目落地保障,加快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产业列有单项扶持政策。
《意见》又提出,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支持临港新片区高标准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推进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和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L3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探索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装备应用场景拓展和制度创新。
《意见》还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高能级、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支持以提供智算算力能力为主、效益产出水平优于上海市数据中心建设导则要求的数据中心建设,对符合国家和上海市规定的,所需能耗在一定额度内由市级予以保障。
*临港环评制度改革,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的另一「政策礼包」是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支持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设立重点产业配套措施,支持重点行业配套化工项目准入。
具体而言,认定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临港新片区「6+2」重点产业配套的化工项目,若不涉及化学反应或仅涉及微量化学反应,可经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组织会商,认定参照非化工项目管理后,进入规划产业园区实施。
同时,《意见》明确,支持生物医药专用原料生产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符合相关目录的5类化学原料药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不高于Ⅱ级的,可进入规划产业园区实施。在上一年度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前提下,集成电路制造项目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部分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纳入建设项目新增总量的削减替代实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