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通江达海风帆劲--从进博会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探索
时间:2023-11-10 00:00:00来自:新华社(新媒体)字号:T  T

黄浦江畔,万商云集;“四叶草”内,客流如织。

今年11月5日到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办。全球超过3400家参展商,其中包括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不以山海为远、共赴东方之约。

进博会是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一座桥梁,也是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窗口。从东面的世界级海港空港口岸,到西面的超大会展综合体“四叶草”;从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到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从6天的签约采购,到365天的投资合作——进而有为、博采众长的进博会和上海,给各国参展企业、专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进博之城”上海,正在一系列创造性探索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生动的实践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奏响创新强音

11月7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刚刚在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顶尖“大脑”们智力激荡,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兰迪·谢克曼又马不停蹄赶到第六届进博会的现场。

兰迪·谢克曼说,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讨论的基础研究和进博会上的成果展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中国城市,正在积极寻找这一联系点,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的转化。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中就包括“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自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项目近500个,涉及总投资超6000亿元,成为开放创新的高地。

今年年中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等“四大功能”作为会议主题。就在第六届进博会召开前夕,位于上海的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上海成为全球少有的,既能造飞机,又能造汽车、火箭、大型邮轮的城市。

“上海的科技创新可以用三个‘全’来表述:强化全过程创新、促进全链条加速、激发全社会活力。”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未来上海将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全过程,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逾33000亿元,同比增长6%。从临港这样的创新策源地,到进博会这样的创新转化场,上海瞄准战略前沿领域持续加大布局和投入力度,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篇章。

从硬核技术到体系建设,描摹绿色底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四叶草”内,废弃材料被打碎、合成、再造的“重生”故事一再上演;包装精简、空瓶回收的减塑命题被反复提及;生物质新材料、低碳新技术层出不穷……绿色之风,在进博会上劲吹。

“四叶草”外,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同期举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正式启动。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超过3.8亿吨,累计成交额206.6亿元,市场活跃度稳步提升。

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上海通过多向发力、完善体系建设,努力使绿色成为动人的底色、温暖的亮色。

上海的绿色转型,人人可以感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人均公共绿地只有0.132平方米,勉强能放下“一双鞋”。到如今扩大到8.2平方米,相当于“一间房”。生活在这座超大城市里,“水晶天”渐成常态,小动物成为新居民,深刻阐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十年来,上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累计降幅均超过了50%,我们用年均1.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说,“迈向中国式现代化,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正不断提升。”

从制度创新到法治保障,激发改革活力

“我们研发的这款罕见皮肤病创新药,已经于今年5月在华递交了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成为首个全球同步研发并率先在华递交上市申请的全球新药。”在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的进博会展台上,一款款新药广受瞩目。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企业事务部副总裁殷妤涵说,与以往新药在欧美上市三五年后才引入中国不同,勃林格殷格翰近年启动了“中国关键”战略,推动创新药物在华与全球同步上市。

跨国企业实施这个战略的决心,来自中国的新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包括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试点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都发源于上海,并复制推广到全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均在上海张江科学城落地,推动新药审批不断提速。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从全国第一个新区到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从单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上海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用“关键一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许多改革措施都投射在连续六年举办的进博会上。

完善法治保障,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