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补贴调查到底"坑"了谁?
时间:2023-11-07 00:00:00来自:新华社(新媒体)字号:T  T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参考消息》11月2日刊发文章《欧盟反补贴调查到底“坑”了谁?》。文章全文如下: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抽样方式确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为首批调查对象。

反补贴调查对于中国很多行业来说早已不陌生,造船、光伏、机电等出口势头良好的行业都曾被西方国家反补贴调查盯上,这次为什么是电动汽车?中国车企从理念、设计、研发到制造、总装、集成,在电动汽车领域形成“新势力”。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受到国外消费者青睐,“出海”势头十分迅猛。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出口和产业合作引起相关方的焦虑和警惕,最终招致反补贴调查。但反补贴调查能够使市场的天平逆势倾斜吗?反补贴调查究竟是“大杀器”还是“回旋镖”?

破坏公平竞争

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抽样方式确定对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正式启动反补贴调查。调查对象是产自中国的九座及以下纯电动乘用车,调查期限覆盖范围横跨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反补贴调查将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并向欧盟出口电动汽车的企业是否获得中国政府的补贴;二是将原产于中国的补贴电动汽车进口到欧盟,是否可能对在欧盟生产电动汽车的生产商的经济健康造成损害。

作为被调查对象,吉利控股集团近日通过媒体回应称,吉利一贯尊重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严格遵守世界各国法律法规,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将积极配合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此前,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表示,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但比亚迪将继续推动自身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个人社交账号上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公平的、开放的贸易环境”,对于欧盟反补贴调查,长城汽车已于10月11日提交应对材料。

欧盟反补贴调查为何盯上中国电动汽车?先看一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拿下全球第一。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筑梦欧洲》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量占汽车总出口量的份额从2017年的19%增长到2022年的36%。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增至39.1%。

欧盟担忧,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的急剧增加会给欧洲本土电动汽车行业构成威胁。但反补贴调查不能成为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大棒”。欧盟没有提供足够证据支持调查的合法性,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国商务部表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中国很多具备出口优势的行业曾经历过反补贴调查,比如造船、光伏、机电等。2013年至2018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了保护性关税。但德国《商报》认为,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的反补贴、反倾销措施并未让欧洲本土光伏产业顺利崛起,直到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造船业也曾经历过反补贴调查,但凭借规模化产业优势和持续不断的产品革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

欧洲车企反对

产业发展不可能靠补贴,中国车企能赢得市场,要归功于创造性的贡献。它们在新能源领域发力,革新设计理念,将成本控制做深做透,持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市场规律、市场预期的产品。

针对欧盟委员会对中国车企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纷纷提出反对意见,担忧其会产生“回旋镖”效应。

近日,保时捷首席财务官卢茨·梅施克向媒体表示,这项调查对欧盟没有多大帮助,尤其是对严重依赖对华出口的德国车企而言。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也表示:“我们主张公平竞争,但保护主义不应该由此产生,因为这会导致更多的保护主义。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这里创造有竞争力的产业条件,如果我们自己足够强大,就不必害怕欧洲以外的竞争。”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公司的欧洲合伙人迈克尔·布兰特纳表示,无论是原材料领域,还是动力电池的核心零部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实现了全球领先,基于市场优势和产业链优势,中国汽车品牌也由此迎来了实现全球领先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汽车品牌之所以开始崭露头角,源自“智”“电”新技术的全面加持,这是中国车企实现产业进阶发展的底气所在。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告诉记者,中国汽车已经从追随者发展为电动汽车和智能化创新的引领者。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中国动力电池实现长足进步,应用了CTP成组技术的刀片电池、弹匣电池、魔方电池、麒麟电池等产品实现装车应用,4C超充电池、可用于载人航空器的凝聚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即将量产装车。目前,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六成,是无可置疑的领跑者。

咨询公司艾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