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强调,更好发挥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并在上海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11月6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打造引领区卓越营商环境,推动浦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分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部署要求,全力支持浦东持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具体包括先行先试,扩大市场准入;着力推动投资中国、投资浦东;持之以恒推进制度型开放三方面。
其中,在制度型开放方面,“我们将继续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货物贸易自由,优化便利化水平,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边界后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风险防范诉讼制度等等内容,推出一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制度创新举措,切实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郭婷婷表示。
更好发挥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胀仍处高位,国际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上升。与此同时,国际经贸规则加快重构,呈现从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扩展的态势。国际竞争正在由经济之争,转向规则之争。
“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标准的对接和互认,以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王一鸣说。
他表示,对外开放离不开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要求建设更加卓越的营商环境,主动在新起点上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就要聚焦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与国际规则更全面、更深入、更高水平地对接。为高效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引领作用。
其中,打造卓越营商环境,必须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王一鸣表示,当前国际投资规则加速演变,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均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在服务业部门为自然人跨境服务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主动打造卓越营商环境,要更大力度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高标准落实外资准入的国民待遇,支持外资企业的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等方面享受与国内企业相同的待遇,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减少项目建设前置许可,代之以更为完备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投资便利化路线图,在政策透明度、政府效率等方面提高便利化水平,以卓越的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10月18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列举措,其中包括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
郭婷婷表示,在先行先试,扩大市场准入方面,商务部将研究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作用,不断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支持浦东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自主权,加大开放压力测试,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着力推动投资中国、投资浦东方面,郭婷婷表示,支持浦东充分利用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加快推动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高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助力浦东始终成为跨国投资的热土,推动广大外国投资者把握投资机遇,共享中国开放发展的红利。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举办浦东分论坛和浦东推介会,就是以实际行动把开放、合作、共赢的大门开得更大,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共享浦东引领区建设的新机遇。浦东是中国链接全球、世界进入中国的枢纽节点,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未来还将有更多第一在浦东诞生,广大企业可以更好地在浦东、为中国、为世界。
浦东开放下一步:启动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拓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时代范例。
如今,3年时间过去,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浦东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正呈现出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
数据显示,2022年,浦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