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多时的郑州都市圈,终于拿到了国家级都市圈的“入场券”。
10月2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并宣布,《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已于近期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
郑州都市圈由此成为了全国第10个获得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也是今年以来继沈阳和杭州后第3个官宣的都市圈。
根据发布会上的信息,郑州都市圈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这是在南京和杭州都市圈之后,第3个以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都市圈,也是中西部唯一一个,从中能够看出,郑州都市圈的目标定位相对较高。
此前,郑州都市圈规划中提出了“主副协同”的新格局,分别将郑州和洛阳设置为一主一副两个中心城市,在之前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中并未有过这样的布局,这也成为了郑州都市圈规划中的一大特点。
在上述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以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市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发展等重点区域规划,以及都市圈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水利、能源、生态等专项规划为支撑,河南省正谋划形成“1+1+3+N+X”的都市圈规划体系。
受访专家表示,从谋划大都市区到谋划特大城市,再到谋划郑州都市圈,是河南多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成果。郑州都市圈对于河南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同时,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格局中看,郑州都市圈对于中部地区迈向现代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都市圈的优势201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彼时的郑州大都市区,便是郑州都市圈的雏形,当时的规划还是郑州和周边4市形成的“1+4”格局。
2021年12月27日,在“奋进新征程中原更出彩”发布会上,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正式扩容到了“1+8”,明确将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纳入郑州都市圈范围。
随后的2022年,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以代表团名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建议》等建议,其中的提法是“以郑开同城化为先导,规划涵盖9市的郑州都市圈”。
但在当时,与河南代表团一同向国家递交申请的湖北代表团,率先一步拿到了国家级都市圈的“入场券”。去年底,武汉都市圈宣布正式获批,而郑州都市圈却迟迟没能拿到复函。
业界猜测认为,郑州都市圈的规划面积过大,已经超过了国家发改委对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出的“1小时通勤圈”能够覆盖的2万多平方公里范围。事实上,郑州都市圈从“1+4”扩张到“1+8”格局后,规划面积已经接近5.88万平方公里,明显超出了在此之前获批的9个国家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
对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郑州都市圈还是郑州大都市区的时期,“1+4”的格局满足于“1小时高速公路”的要求。随后,河南率先在全国提出以郑州为中心,规划“米字形”高铁网络,并得到了国家支持,便利了全国各个省市与郑州之间的直达,“1+8”的都市圈格局则满足了“1小时高铁”的要求,所以郑州都市圈的扩容是基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同发展阶段。
等待多时的郑州都市圈,也终于在近期迎来了好消息。10月2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已于近期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
郑州都市圈也是今年以来继沈阳和杭州之后,第3个官宣的国家级都市圈。在国家层面强调要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都市圈正在积极争取跻身“国家队”行列,为何郑州都市圈能够脱颖而出?
这一方面基于郑州都市圈本身具有的多重优势。
刘道兴认为,首先郑州都市圈具有区位和交通优势,整个国家南来北往、东出西进都需要通过中原地区,河南省的交通历来服务于全国。其次,郑州都市圈具有人口和市场的优势,河南拥有近亿人口,人口的集聚带来了大市场的优势。从产业来看,早年间国家在这里落地了很多大工业项目,虽然经过市场化改革后发展相对较缓,但很多仍然是国家的重点产业。此外,郑州都市圈还具有对外开放的优势,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开始聚焦内陆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河南有能力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另一方面,郑州都市圈的建设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具有支撑作用。
刘道兴认为,郑州都市圈对于河南省乃至中国中部的发展起到龙头引领作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提出,在河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要城市化就必须扩大城市发展的空间,从谋划大都市区到谋划特大城市,再到谋划郑州都市圈,是河南多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