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专栏|将韧性大城市建设扩展到城市群
时间:2023-10-25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近日,《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网站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这项规划对建设首都韧性城市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对其他超特大城市、大城市如何建设韧性城市也具有示范带动性。

“韧性城市”这个概念引入国内仅20余年时间,但近年来研究和实践推进得很快,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最初还主要针对自然灾害,但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从公共卫生角度重视韧性城市。此外,近年来,在城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方面,韧性城市建设的概念与方法被广泛借鉴,并且涉及韧性城市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韧性城市建设的重点因城而异,北京市在相关规划中,提出了首都城市韧性城市的重点,包括面对巨大冲击灾害,保障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面对高冲击灾害风险,有效满足设防要求,通过各项韧性措施保障城市的基本运转正常;面对中低冲击灾害风险,城市运行基本不受影响,在不干预情况下实现恢复等等。

在我们国家,围绕着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和武汉等多个超大城市以及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等一系列特大城市、大城市,已形成十几个城市群与几十个大都市圈。因此,我们在重视韧性大城市建设的同时,特别要有城市群和都市圈思维,要将韧性大城市建设扩展到韧性城市群和韧性都市圈,简而言之,要有区域韧性的思维,要把区域韧性的认识短板和建设短板都补起来。

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对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城市群、都市圈是人口经济高度密集的地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国家规划的19个城市群GDP总量占全国总量75%左右,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其中,长三角东部城市群、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GDP都突破10万亿元。城市群、都市圈是国家发展安全的“压舱石”,其自身的韧性安全发展就是重中之重。

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与韧性城市建设又有一定的“对立性”。这个对立性随着近年来的一些灾害事件尤其是洪涝灾害的冲击,而显得越来越突出。洪灾之后我们看到,在有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地区,人口与生产活动越来越集中,将连片的土地“水泥化”,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群和都市圈较为普遍的情况是蓄滞洪区用地不足,需要考虑进一步改善。

更要看到,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为建设韧性城市带来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是因为城市群、都市圈囊括更大的空间范围。各类大中小城市、小城镇,还有一定的乡村区域,可以更好地形成互联互通、互保互济的生命线系统,因此从理论上讲,城市群化、都市圈化完全可以同步实现城市韧性水平显著提升。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区域和城镇化发展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形态,同时,面对诸多挑战因素,需要提升城市韧性水平。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将韧性建设的主体从城市扩展到城市群都市圈。这就意味着,韧性城市群或韧性都市圈要有自身的韧性目标。一些工程设施如河道,也要从有利于整个区域的韧性来考量。所以当前有一项基础工作就是要结合城市群或都市圈人口、建设、设施、交通、空间等要素,识别区域韧性建设的关键问题,依托各级行政管理区划,对问题予以重点突破,从而迈向一个巨型的韧性区域。

建设韧性城市群或都市圈,关键是处理好核心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关系。规模不等、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其韧性能力表现不同,最理想的结果是这些大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能在区域韧性提升过程中实现“互补”。另外,世界一些发达都市圈内各类中小城市实现了优异组合,使“大城市病”有所缓减,都市圈更具生态或经济韧性。过去有一些地方规划曾认为中小城市的韧性能力低,在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弃小保大”倾向,此种想法与做法似乎都不可取。稍为分析即知,一些城市群都市圈中的中小城市的功能、地位、作用、特征等等,还没有被充分地纳入区域的韧性规划体系,导致其容易受到各类伤害,并且对大城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一个合理的韧性城市群或都市圈建设,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的功能后,区域的韧性会更强,同时这些中小城市自身也能得到发展。

当前,超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都认识到韧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这类城市有更多力量可用于规划,也有更强的财力来支撑韧性城市建设。相比较而言,城市群或都市圈的中小城市的条件要弱一些。一些超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也希望将韧性能力扩展到城市群或都市圈,但囿于行政区划的问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尽管有困难有挑战,但只有跨越行政区实现城市群或都市圈治理,才能迎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韧性未来,才能实现城市群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