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要文件出炉!30项主要任务,目标是…
时间:2023-10-1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在10月19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上海市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总数达到8.8万个,5G基站占移动电话基站比重(37.2%)、5G基站建设密度(13.8个/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国第一;已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1个,设施服务能力和创新能级国内领先;全国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启动建设,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同日公布。《行动方案》提出了上海新一轮新基建的主要目标:到2026年底,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加快建成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全面建成泛在融合的超大规模城市智能终端设施体系。

此外,会上透露,在上海新一轮新基建中,适合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已梳理形成清单,上海将持续增强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意愿。数据要素市场方面,上海将率先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打造“上海交易、全球交付”新模式。在交通领域新基建上,上海要建设成全球领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

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参与上海新基建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新一轮新基建《行动方案》将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为“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个方面,提出了30项主要任务和十大示范工程以及7项保障措施。

数据显示,自2020年实施首轮新基建行动方案以来,上海市新基建共计完成投资252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从2020年的8%提高到去年的9.6%,其中民间投资超三成。可见,新基建对拉动全市有效投资的作用愈发明显。

“近期召开的市委财经工作委会议明确,要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投资的引领作用,加快布局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算力、机器人、车联网等事关未来的关键基础设施,我们将更好释放政府、企业两端投资机会,持续增强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意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

“近期,在前期已初步排摸约2200亿元总投资的新基建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基础上,将其中适合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梳理形成《上海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机会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共有建设和投资项目100项,总投资约1200亿元。”顾军表示,其中,网络基础设施类21项,算力基础设施类22项,数据基础设施类9项,创新基础设施类20项,终端基础设施类28项。

《清单》内项目主要涉及采购、协作、融资三类合作需求。

其中,采购需求主要面向政府出资类项目,项目涉及的部分产品或服务等尚未完全确定采购对像或承建主体,此类项目共计17项,合计投资约80亿元。如数据基础设施领域的城市区块链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以及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部分科学研究设施等项目,欢迎社会主体参与项目建设。

协作需求主要面向企业出资类项目,即项目涉及的工程建设或运营服务等部分需求需要社会主体参与,此类项目共计44项,合计投资约550亿元。如网络基础设施领域的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以及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项目,欢迎社会主体参与系统开发、应用集成等合作。

融资需求主要面向有资金需求的项目,此类项目共计39项,合计投资约570亿元。如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终端基础设施领域的加氢站、分布式能源站、智慧物流设施等项目,欢迎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等参与融资建设。

顾军进一步表示,首轮新基建行动中还实施了新基建优惠利率贷款和贴息政策,累计支持24个项目,撬动银行低息信贷超90亿元,带动社会新增投资超200亿元。在本轮行动中,上海将继续实施这一惠企政策,并结合上一轮执行情况对贴息政策作部分优化调整,最大的变化是进一步降低贴息项目资金申请门槛,将申请项目的最低投资额度由原来的1亿元调整为5000万元,保障更多优质项目能够享受贴息政策。

“新一轮新基建优惠利率贷款和贴息政策预计年内正式出台。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创新支持方式,持续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也欢迎更多社会资本继续关注和投资上海新基建。”顾军表示。

“上海交易、全球交付”

《行动方案》提到,率先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建设产品交易、资产凭证服务、交易合规监管等业务系统,为场内交易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可信赖的流通环境;建设产业数据、政府采购、国际采购等交易板块,满足跨行业、跨区域数据产品流通交易需求,打造“上海交易、全球交付”新模式。

此外,构建“数据交易链-核心业务系统-特色板块”为一体的数据交易所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全国多层次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在培育高水平数据要素市场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2016年《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数据条例、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今年8月数据要素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全市数据核心企业突破1200家,核心产业规模达3900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