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成事不足,败事有馀?继去年10月祭出先进晶片及制造设备出口管制,遭华为Mate60「打脸」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麾下的BIS(工业和安全局)周二(17日)一道新出口管制规则,令「AI股王」英伟达(NVIDIA)市值短短两个交易日灰飞烟灭990亿美元。华府不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地升级对华科技战,背后是「长期主义」政治势力暗涌崛起。
*晶片出口管制周年再出招「堵漏」*
扬言期盼「习拜会」的华府,再升级晶片围堵杀招。BIS最新公告,就去年10月发布的对华先进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发布三条规则更新,包括:一,对更多类型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施加限制;二,细化限制,以确保美企无法为中国先进半导体制造提供支持;三,扩大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许可要求。
尽管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据报已提前抢购高达50亿美元的英伟达H800、A800系列AI晶片,但「堵漏」新招恐意味,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上述降速版晶片未来或面临断供。
早前将华为技术突破称为「令人难以置信地不安」的雷蒙多最新称,「这些更新将显著减缓中国下一代前沿模型的发展」。不过,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发表声明直斥,「过于宽泛的单边管制会促使海外客户另寻出路,从而可能损害美国的半导体生态系统,且并不能促进国家安全。」
*英伟达市值暴挫,业界忧殃及研发*
此已不是SIA第一次发声,早在7月,听闻出口管制面临升级风声的三巨头--英伟达的黄仁勋、英特尔的PatrickGelsinger、高通的CristianoAmon(特许会员另包括IBM、AMD、博通、美光、德州仪器等),就前往白宫跟国安顾问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以及雷蒙多会面,警告跟中国失去联系的代价,包括迫使公司削减技术研发、新建工厂等的支出。
极度依赖「研发-营收-研发」正循环的晶片业界,对「小院高墙」的科技围堵尽显不满,但另一边厢,由「长期主义」主导的政治势力,对华府政策的影响力却悄然上升,或预示中美科技冷战只会恶化,难以缓和。
那么何谓「长期主义(long-termism)」?这个2017年最早由苏格兰哲学家WilliamMacAskill提出的概念,旨在描述「积极影响长期未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道德优先事项」,简而言之,就是认为「未来」与「眼下」同样重要。FTX创始人SamBankmanFried、SpaceX创始人马斯克都是此理念的信徒。
*科技大佬、智库巨头领衔频发警告*
以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为例,长期主义者倾向放大AI引发末日武器战争、机器人暴政等未知的威胁,其将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科技竞赛、维护民主等相关联,悄然影响华府的科技政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即是亿万富翁、谷歌前执行长EricSchmidt。
他早在2018年就预言,互联网未来十年将一分为二,分别由中美主导;2019年再领衔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AI)发表报告称,美国「须致力于制定一项战略,在最先进的半导体领域至少领先中国两代」;今年2月又指,科技将定义地缘政治的未来。尽管NSCAI已于2021年10月停止运作,但Schmidt旗下的基金会仍与白宫科学技术办公室(OSTP)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期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则是兰德公司执行长JasonMatheny,他曾经任职NSCAI委员、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FHI)以及OSTP,并创立了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他曾明确指,美国应与盟友合作,通过对生产先进晶片所需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多边出口管制,确保民主国家保持在微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而Matheny在CSET的校友SaifKhan,亦多次呼吁美国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现时正正是雷蒙多的关键与新兴技术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