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驻京18日北京专电》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约130个国家和30个全球组织的代表出席。《经济通通讯社》记者直击论坛新闻中心的情况、及为参加18日开幕式所要求的防疫措施而排队核酸检测。
*科技手段展示北京魅力*
「一带一路」论坛新闻中心以论坛主视觉蓝色为主色调,将水墨画、丝绸、瓷器、中国传统建筑檐口等元素融入其中。走进记者工作区,两侧立著两本打开的「书画」,分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跟过去的大型活动一样。新闻中心除了媒体公共工作区、新闻发布区,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等,通过科技手段展示北京魅力。在景泰蓝制作技艺,彩塑京剧脸谱,木板水印记忆,京式旗袍传统制作和同仁堂中医文化工艺等传统文化体验区,吸引不少记者亲身体验。
在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记者可以通过8K、360度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身临其境,仿佛到达北京市各个地标和景点。记者8K体验区完成了一次裸眼3D的飞跃。一个18米宽的小间距、高分辨率8K超高清半环绕三折式大屏,飞跃过以3D建模仿真方式搭建北京中轴线、北京城市副中心、奥运会场馆、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标志性场景。
记者在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现场体验人工智能绘画,首先面对镜头拍摄一张正脸照片,并选择场景天坛,点选汉服,几秒钟后生成一条短视频,AI换脸术让记者穿越回天坛做侠女。而点选现代简约风,则能变成一位走在老北京胡同里的现代少女,俏皮又酷飒。体验者通过扫瞄二维码,可以将视频保存到手机,十分方便。
进入到360度虚拟拍摄体验区,记者只需在环绕的绿幕中和镜头互动,现场拍摄的高清影像即可与通州运河燃灯塔、慕田峪长城、颐和园等场景实时融合,领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魅力。
*挥之不去的核酸检测重出江湖*
如今的北京街头大部分人已经不戴口罩,街头已无核酸亭,也很少医院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但是核酸检测并未完全退场。「一带一路」的与会者仍需检测核酸和佩戴口罩。参与「一带一路」论坛活动的人需要出示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参加18日上午的开幕式的人不仅需要提供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还需要出示4小时内的快测结果,参加会议时要配戴蓝色医用口罩。
核酸检测服务由大会统一安排,在收到防疫要求的通知后,记者快马加鞭赶去做核酸检测。下午的核酸检测一开始。记者就已经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一层,现场已经有百馀名记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检测。可能久未做大规模检测,工作人员纯人手输入资料,表现有点生疏,速度非常慢,记著排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完检测。行家调侃:看到久违的核酸检测牌子,仿佛时光倒流三年前,回到疫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