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鹰派暂停,债务肆意攀升
时间:2023-09-25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陶冬天下》欧洲央行刚刚唱完一出「鸽派加息」,美国联储局就来了一出「鹰派暂停」,尽管唱腔截然相反,情节演绎各有不同,剧本结局却大体一致。两大央行想表达利率周期接近见顶,但不要指望息口会迅速下滑,政策利率水平会在高位持续比市场预期更长的时间,即「highforlonger」。英格兰银行也在几乎连续两年加息之后,首次停止加息,也同样拒绝宣布加息周期已经结束,同样明示减息未必很快到来。

全球利率政策进入了新的篇章,全球股市上周却纷纷回落(中国除外),主要工业国的国债遭到抛售,美国两年期国债利率上升到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指数窜上今年高位,欧元、日圆、英镑、人民币汇率纷纷大幅贬值。油价回落,大宗商品表现参差,金价和银价走位靓丽。联储局言论令恐慌指数VIX跳涨了近两个百分点,仍处历史低位,不过看得出市场有点不淡定。美国国会两院的对峙继续著,政府本周末停摆的机会迅速上升,上次「破冰」的关键人物麦卡锡这次受到党内鹰派的牵制,他的腾挪空间不大。

「Don’tfighttheFed」(不要和联储局作对),是华尔街上代代相传的经典名句,背后沉淀著血泪和悲剧。鲍威尔再次证明这句话的真实性、重要性。联储局一直警告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就业市场依然火热,政策利率很难作出下调,但是市场不相信。从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利率期货价格回望,市场今年初时候预期春季减息,3月时候预期夏季减息,6月时候预计年内减息,9月时候预计明年春季减息。可惜迅速减息的预期被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火热依旧的就业市场和韧性十足的消费热情证伪,鲍威尔为首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就毫不客气地打脸了市场。

本次FOMC会议最重要的不是利率决定,而是预测调整。利率点阵图显示今年还有一次加息,市场多少有点失望,不过这与半数以上经济分析师的预测接近。反而将明年底的利率预测调到5-5.25%,比6月会议点阵图的4.5-4.75%高出整整50点,多数决策者相信减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要到2026年FedFundRate才回落到中性的2.75-3%水平。这样的利率路径是基于对增长前景的判断,6个月前联储局预测2023年经济增长为0.5%,如今则调整到2.1%。

市场vs联储局的擂台赛上,市场在2022年判断通胀时候赢了一阵,2023年判断增长便输给了联储局。笔者看来,市场的核心失误是对就业市场的韧性估计不足,对通胀带出的涨工资惯性估计不足,对服务业的加价能力估计不足。出现这个失误不足为奇,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后就没有发生过此类型通胀,这一代经济学家都没有经历过如此阵仗。联储局并不比市场更聪明,他们也没有见识过这场景,只是无需如市场那样作出前瞻性判断,摸著石头过河心态之下犯错机会自然较小。笔者个人以为,美国利率水平已经够高,通胀下滑势头明显,假以时间经济可以重回均衡。点阵图所描述的最后一次加息,其实是一个保险,万一数据超预期的话尚有政策调整空间而不至于冲击市场信心。

笔者认同联储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美国经济在软著陆中,陷入衰退的机会逐渐消失。如无意外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不需要政策利率很快下调。不过这一切的假设是「如无意外」的话。从政府停摆的「小插曲」,到明年写字楼债务还款高峰,意外总会有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钻出来。笔者看来,联储局走向减息更可能是由事件触发的,而不是由增长引起的。

据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ionofinternationalfinance)公布的数据,全球主权债、公司债和个人债的总额,截止今年年中达到307万亿美元,这是历史新纪录。主要的新增债务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恰好是这几年滥发货币最严重的地方。全球债务GDP比率,上升到336%。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债务负担(疫情期间由于GDP萎缩出现的技术调整除外)。

杠杆率大幅上升,同时资金成本也大幅上升,画出了一条不和谐的风景线。债务比率上涨最快的是政府债,直升机撒钱制造出庞大的财政赤字,这笔开销曾经由央行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来消化。然而,如今各大央行纷纷缩表,资金成本更是飙涨,政府的花钱欲望却没有改变,财政赤字尾大不掉。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学问题,要么政府改弦易辙,要么央行重操旧业。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大家自己判断。

本周最大看点是美国参众两院能否在月底前分别通过预算法案,否则政府开支将受到冲击,公务员工资可能暂停。数据方面美国PCE最重要,汽油价格上涨和收入提高可能令PCE与核心PCE双双反弹。欧元区9月通胀也重要,关乎ECB是否结束加息周期。中国的PMI能否折射最新政策刺激,以及日圆贬值对东京CPI的影响也要留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