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研究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
9月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则重磅信息,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表示,将再推出一批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的政策举措。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再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问题,针对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提出了系列政策举措。随后,各部门陆续推出了系列配套举措。
新设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深意何在?民营经济发展局如何加快促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落地?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哪些支持?
本期邀请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观未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共同来解读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所传递的新信号。
新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深意何在
“民营经济31条”“民间投资17条”等促进民营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这次在国家发改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样一个专门工作机构,有何深意?
徐洪才: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个名字起得好,不是监管局,而是发展局,定位就很清晰了,就是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增加一个“婆婆”。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不是过多的优惠政策,但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竞争的情况。所以,在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很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31条”)以及7月19日发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7条”。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协调,要在发改委设立一个专门部门来协调相关工作,促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能够顺利实施落地。设立这样一个部门非常必要,适逢其时。
要激活民营经济活力,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功能定位需要界定清楚:第一,需要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到动态了解,比如民营经济发展处在什么水平,需要进行动态跟踪和研究。第二,制订相关政策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第三,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也需要一个有权威性的牵头部门,发改委非常合适。第四,现在需要积极促进民间投资,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投资是影响经济稳定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中国参加国际经济同样需要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要。整体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局定位是非常明晰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同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张奥平:我在市场层面做一下补充,可以看到这几年民营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第一个层面来看,过去经常把民营经济的特征概括为“五六七八九”,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现在,民营经济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税收已经达到60%左右,民营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数量达到96%,解决了更多的就业更多。第二个层面是从收入来看,收入是就业的函数,而就业就需要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如果民营企业没有的发展预期,消费、收入、就业就会出现波动,过去一段时间看到了中国经济内需不足,就要找到关键点和核心问题,把这个问题激活,我们就能有所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局,刚刚徐老师提到一定是要做好服务,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打造一个真正的让民营企业有信心、有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是重中之重。
民营经济发展局主要职责103字,没提一个“管”字,民营经济发展局的重点工作将会有哪些?
徐洪才:发改委层面是抓宏观的,微观的事务应该还是由工商局、市场监督局、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从不同角度来行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这就是刚才讲到的管理碎片化的问题,最终还得由一个集中的、权威的部门来协调,是让上述职能部门各就各位、落实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经济发展局还需要强化统筹和管理的职能。有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就可以在统筹协调的同时更加贴近企业进行调研,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咨询顾问服务,还可以定期发布研究报告来提供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重点领域等方面的政策指引。
张奥平: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引导非常重要,要让民营经济真正感受到国家的关怀。近几年,很多地方在政策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对政策执行进行梳理和监管,所以民营经济发展局不应该是管企业的,应该是重点协调政策从各个部门执行落地。其次,政策执行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在制定政策时要取政于企,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指引性政策,如何让民营企业家对发展充满信心,应该多听市场主体的声音。
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