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为国家试制度,上海自贸区将深化哪些重点领域探索
时间:2023-09-2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满10年,当前,上海正在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重点领域探索。

在9月20日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上,商务部原副部长、世界贸易组织前副总干事易小准表示,继续推动更多的制度型开放,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应当作为自贸试验区今后的工作重点。

易小准表示,中国加入WTO就是最典型、最成功的一次制度型开放,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坚持推进制度型开放,将提振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信心,是改善外部经济环境和冲破小院高墙围堵的战略性举措。自贸试验区要做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突击队,以中国入世时的胆识和魄力去闯去试,为国家闯出一条新路。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也表示,加入CPTPP,于中国而言是第二次“入世”。今天应拿出当年加入WTO时的决心,要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评估相关规则对中国各领域的影响,不断提升开放水平。“今天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为国家试制度,就是要把CPTPP的规则在上海自贸区全面进行适应,也可以称之为压力测试。但更要紧的是创新路。”

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如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哪些重点领域探索?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的二十大也作出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部署。

在周汉民看来,与CPTPP、DEPA中的条款相比,我国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这些规则对数据跨境流动的要求更高,对金融领域开放的要求更高,对营商环境的要求更高。

也因此,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周汉民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有利于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周汉民说,随着数字时代来临,国际贸易发生重大的本质性变化,数据成为核心资源。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在跨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方面发展条件相对成熟,完全有条件在深度对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上先行先试,做好压力测试。

具体来说,一是要界定“重要数据”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设立国家敏感数据清单目录,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数据要求本地化存储。积极争取国家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前置审核权下放,完善数据流通标准。建立行业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总结树立一批试点示范标杆案例,编制更精细、可推广的行业低风险数据目录,发布操作指引,以吸引全球企业来此开展业务。

二是加强与CPTPP、DEPA成员国在数字技术研发、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制度,为我国在全球开展互认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奠定基础,打造具有全球公信力的国际征信合作平台,进而推动我国的行业标准成为国际或区域性的标准。

三是围绕一些特殊应用场景的特殊需求,例如“两头在外”数字贸易服务等,依托国际数据港,在新片区试点建立特殊的“国际数据流通功能区”,以“特定企业、特定场景、特殊功能、特殊监管”的方式,探索建立更加自由、便捷、高效的国际数据流通与数据服务功能。

第二个建议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探索“监管沙盒”机制,推进自贸区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压力测试。例如,对未在我国提供但在其他国家领土内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及未在任何市场内提供过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部门可以注册在临港新片区并获得有效监管的金融机构为主体,按照申请条件一致、业务领域一致、管理方式一致等原则,试点对新金融服务实施内外资一致的管理模式。

又如,自由贸易账户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大创举,周汉民建议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更好服务于人民币离岸交易。包括:简化开户手续,鼓励符合条件的经济主体从事跨境投融资业务,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的离岸属性。

第三个建议是,聚焦市场主体,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即“宜商环境”,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市场准入、商事登记、企业经营、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尊重国际惯例。

易小准则建议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可以聚焦国有企业、政府采购、数字贸易环境、劳工条款等重点难点领域,对标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自主改。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全球化的发展最初是因跨国企业在各国追求更低廉的劳动成本推动的,但在今天,全球化主要由科技驱动,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开放中获得的收益远远不如掌握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达国家,不平等日益加剧。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当下的全球治理体系急需全面整体的审视和重组,而中国应该在其中承担重要责任。“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已经站在全球化增长的中心位置,而且不再是以出口劳动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