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9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本届东博会主题为“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同期举办的,还有第20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历经20年的东博会、峰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重要的开放合作平台,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今,11国携手并肩、共赴未来,加快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的合作将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
服务自贸区建设硕果累累
东博会是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高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今年7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800亿美元,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6500家,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双方依托“两国双园”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开辟了东盟国家融入中国地方开放发展的新通道。
“中国—东盟博览会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区建设,为区域经贸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地区繁荣与稳定注入强劲动力。”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说。
9月14日中午,老挝客商占萍乘坐包机到达南宁,成为首批从南宁口岸入境参加东博会的外国客商。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与洽谈,她将代表公司与合作方签订光伏新能源合作协议。
在本届东博会上,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携包括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在内的全系列工程机械产品参展,围绕“绿色智慧”主题,展出了更有技术含量的一些新产品。“自从参加了东博会以后,我们在东盟十国都开发了当地的合作伙伴,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年销售收入由20年前的1000余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还参与了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铁路、马东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群高级总监李东春说。
与东博会同期举办的峰会自创办以来,先后有多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及1000多位政府和工商界负责人出席,举办了200多场经贸活动,与会企业代表达1万多人次,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经贸盛会。
“东博会和峰会走过了‘黄金十年’‘钻石十年’,正迎来‘镶钻成冠’的新未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也是壮美广西开放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说。
在新兴领域注入新动能
终端手机新品、“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在东博会先进技术展上,参观者可以看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应用案例,深入了解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作为东博会五大专题之一,先进技术展区每年均展示先进技术领域的新成果、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成果,不断推出各种“黑科技”“硬核”产品,已成为各方客商了解科技发展、开展合作交流、寻找技术合作、获取新商机的窗口。
本届博览会共有近2000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18.2%,并设立智能装备、数字技术、先进技术、绿色建材与智能家居展区,集中展示绿色低碳技术和应用,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同东盟国家一道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把握变革新机遇,打造竞争新优势。
东博会还开展RCEP、“一带一路”等专题展览推介,并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走进广西”专场、央企品牌日、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周等活动,共开展70多场经贸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共商合作,在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签约一批项目。
在本届东博会上,中央企业展区重点亮相8万吨模锻压力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钻爆法隧道施工设备等产品模型,以及数字化通信—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一站式”物流供应链在线解决方案平台等,突出展现央企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我们从2020年开始参加东博会,借助东博会这个平台,成功打响了企业品牌,进入东南亚市场,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希望借助东博会,承接更多来自东盟国家的项目,在推动双方自由贸易、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贡献。”中建五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启才说。
本届东博会还围绕电商、环保、蓝色经济等相关热点领域举办19个高层论坛,深化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可持续和低碳等领域发展合作,共同推进“五大家园”建设机制创新和成果固化。依托“千企开拓”线上展会平台,继续办好云上东博会,首次实现实体展馆全景数字化可视化呈现,打造“永不落幕的东博会”。
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表示,本届东博会聚焦经贸前沿和双方工商界关注的议题,举办的论坛涉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很多新兴领域,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的重点领域高度契合,有利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