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GDP、CPI、PMI……这些重要的经济指数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
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细化、垂直和个性化的经济类指数更能映射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它们或是关联着城市的科研动力,或是投射着高端制造业人才的迁移,指数的背后是产业的发展聚集、城市发展的格局变化。
为此,我们推出《指数里的深圳》专题报道,尝试将各类细分指数予以刨析,详解深圳这座城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深圳报道
成为全球科学家趋之若鹜的“理想之城”,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023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理想之城》报告显示,教育、科技、人才高水平发展的“理想之城”应在培育、集聚和支持优秀人才,引领科技颠覆式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份覆盖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包含圣何塞)、伦敦、北京、上海、新加坡、香港、特拉维夫、深圳等20个全球主要城市的报告中,深圳综合评分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全球科学家理想生活城市”单项指标排名第一。
时间倒回至2018年,同样的调查机构、同样的调研报告,深圳的排名却在15名之外。
这5年,深圳发生了哪些奇妙的变化?
或许因为,深圳正以几乎一年一所的速度建大学。全市现有各类高校15所,深圳海洋大学、香港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等项目捷报频传。
或许因为,深圳“引凤筑巢”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科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世界著名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45岁上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院院长。
但深圳,不应止于此。
全球科学家纷至沓来的“理想之城”,榜首仍是以“疯抢人才”闻名的新加坡。从人才引进的政策精细度,到科研项目的自由度,再到生活便利、就医送学等生活细节,新加坡又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大城引得大科学家“吸引人才有句话叫‘筑巢引凤’,而深圳是‘引凤筑巢’。徐扬生来了有了港中文(深圳),高文来了有了鹏城实验室,李泽湘来了有了深圳科创学院。从这个角度看,深圳非常了不起。”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曾如此评价深圳的人才引进工作。
近年来,深圳聚焦关键核心领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靶向引进了沈向洋、薛其坤、毛军发、颜宁等一批顶尖科学家。
科学家的“加盟”遵循清晰的逻辑,即更好地协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
以颜宁为例,相较北京、长三角等地,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而深圳医学科学院定名SMART(ShenzhenMedicalAcademyofResearchandTranslation),一方面希望解决医学领域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Research),另一方面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Translation),助力深圳“弯道超车”。
由埃菲·杰曼诺夫带领的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则填补了深圳在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位。
“世界上有许多历史悠久的顶级大学,我们(深圳)入场已经较晚,要付出更多努力、动用更多资源才能跨入顶级行列。”杰曼诺夫多次公开表示。
截至去年,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已发表署名论文136篇,收录于SCI期刊论文115篇。南方科技大学及数学学科也顺利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深圳实现“双一流”零的突破。
从1999年深圳成功引进首位全职院士牛憨笨,二十余年过去,深圳全职院士已达94人,高层次人才累计超2.2万人。
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颜宁、李清泉等上榜,深圳院士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高水平科学家的集聚,离不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支撑。
去年的《理想之城》报告曾统计2012-2021年全球顶尖科学家集聚最多的前30位高校及科研机构,清华大学以101人排名第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分列第11、12、15位,深圳无一机构入选。
今年的报告中,深圳“教育”单项得分6.47%,不及新加坡一半(13.53%),也低于北京(9.41%)、上海(8.82%)。
为补足本土人才培养短板,深圳“两条腿走路”,一头提升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本土高校的办学水平,另一头开启“疯狂建大学”模式,积极引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名校资源。
建大学非一日之功。从体量上看,目前深圳相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高校及“大院大所”仍显不足。
成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推动高校课程互选、师资互聘、平台共享,深圳正在有限的高校资源基础上探索“抱团”发展。
对科研人才的培养还需“从娃娃抓起”。参与《理想之城》问卷的全球科学家认为,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内地城市,在课程体系创新、校园科技创业和校园“极客”文化方面,与发达国家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在这方面,深圳零一学院率先探索。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担任创始院长,零一学院招收14岁以上、热爱钻研科学问题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联合中小学及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