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世田谷社区营造30年,私人空间共享给他人成为风尚
时间:2023-09-1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飨庭伸与山崎亮、小泉瑛一共同完成的《社区营造工作指南:创建街区未来的63个工作方式》一书,对中国众多从事社区发展工作的人来说,是一本真正的“网红书”。虽然日本的国情与中国不同,中日城市社区之间也有很多具体的差异,但这本书提供的大量实用性的工具,具备很强的指导性,已被人们借鉴到中国城市众多社区的建设中去。

9月8日,新华·社区营造大会在上海举办。日本知名社区规划师、东京都立大学教授飨庭伸分享了东京世田谷的社区发展经验。东京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在30年的时间里,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筹措资金、发动居民,为社区的活力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持。飨庭伸在这个组织工作过25年。

上世纪90年代的民间实验

飨庭伸在这本书的“致中国的读者们”一文中说,希望中国读者阅读这本书“就像在聆听一个个在邻国努力着的邻居的故事”,也许“能从中收获为中国的未来创造出更多新工作的灵感”。

什么是“社区营造”?这个词乍一看好像很专业,但从飨庭伸所举的例子看,其实就是每个居民都可以参与的社区活动。比如,社区营造工作者可以和社区居民们一起寻找本地特产,开创小型的特色商业经营;可以与业主一起开发、运营社区里很常见的商务楼;孩子们上学要早起,可以给来不及吃饭的学生提供早餐……还有很重要的一种情况,就是支持遭受灾害破坏的地区进行重建,帮助他们的社区恢复起来。

社区营造活动还在不断地变得更丰富。“与许许多多的人相遇,考虑大家的共同利益,并共同实现它,就是社区营造。”飨庭伸说。

《社区营造工作指南》把社区营造的63个工作方式分为五大类。“联动社区发起项目”类,顾名思义,是指跟社区项目启动有关的要点;“街区设计”类是指从街区、建筑、店铺到商品、网站等有形的设计;“土地与建筑的商业活动”类重点在于用较长的时间和灵活的方法来经营;“支持社区营造的调查与规划”类指如何分析问题并提出方案;“社区的制度与支援措施”类则指向怎么做才能使社区营造工作持续下去,涉及人、财、物、平台、组织等等。

在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中,飨庭伸以东京世田谷区的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为例,详细介绍了实战中应该怎样做。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城市规划也开启了民营化阶段,很多民间机构可以参与编制城市规划。飨庭伸指出,这个变化过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居民参与的机会增多,主体性不断提升。“以前是政府做规划,作为一个关键的角色在不断地做决策,居民相对比较被动地参与,是一种‘树’状的关系。现在变成了网络化的关联方式,网络中的每一个点可能是个体或组织,居民从‘参加’变成了‘协作’”。连接网络中的各方,提升协作专业度的机构,就是社区营造中心。

东京世田谷区位于主城区西南,以住宅为主。1932年确定区名时,是东京各区中人口最少的,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和公寓的开发,使它摇身一变成为东京人口最多的区,现有90多万人口,且居民家庭比较富裕。

飨庭伸指着卫星图介绍说,世田谷区小型房屋比较多,街道比较复杂。住宅多,就需要很多生活改善类的活动。城市发展的时间久,则形成了不同年代社区共存的状态,两三代人的生活方式都需要得到满足。

1992年,世田谷区社区营造中心成立,最初的目标就是让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快乐,这需要把居民、民间机构、企业、政府等原本各自独立的个体和组织汇集起来,一起协作。

世田谷社区营造中心召集了很多专业人士,以卯月盛夫、浅海义治、齐藤启子等为首,一起出谋划策,设计各种参与式的项目,让各方一起合作。大家也不断总结工作方法,把它普及到全国。

用小钱撬动大变化

1991年设立的世田谷社区营造基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创造,它是为了支持居民共创而设立的。飨庭伸参与过这个基金的项目评审,他认为,有四个特征是它长期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一是采取公开审查会的方式进行资助决策,这样可以保证选拔过程透明中立。很多个体和团体都希望自己的提案能获得资助,他们的行动都并排贴在一张大表上,居民在现场和网上都可以查看,现场投票时也非常热闹。第二个特征是并非发表完了就结束,而是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原则来运营,让基金成为更多市民和团体彼此交流的平台。基金每年两次举办活动发布会,大家都可以在会上分享自己的智慧。第三是基金的活动发布会或慈善音乐会等,都由本地居民共同谋划实施,大家的参与感很强。资金由银行进行专业存管,居民在细节层面可以监督使用。最后一点,基金的资金来源除了行政拨款,更多是民间捐助,包括个人和企业,也有区外的资金来源。

从设立到2021年末,世田谷区社区营造中心已经完成了200多项社区行动。基金资助的团体达到430组,资助项目总数达829个,资金总额1096万日元。其中属于“开始的第一步”部,即用来支持社区营造项目孵化的项目,有177个;社造活动部下属项目525个,各类社区活动都可以依靠资助来顺利举办。

飨庭伸分析认为,30年1000多万日元的规模,要建一栋建筑物可能都不够,但用来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