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编者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清晨,不到8点,北京师范大学,年逾九旬的顾明远早早来到敬文讲堂。素养通识课程“教育学”开课仪式上,他为数百名大一新生授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同学们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顾明远娓娓道来。
何为教育学?师范院校学生未来如何成为教育者?通过这场“人人都要学点教育学”的讲座,顾明远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也是顾明远的真实写照。授课时,顾明远全程站立,精神饱满;看到站在后排的学生,他还主动帮助他们在前排找座位;从教育学理论谈到成长经历、当下的教育现象,顾明远的演讲生动而感人……课程结束,台下的学生们热情鼓掌。
这样的细节,印刻在许多学生心中。扎根讲坛七十余载,顾明远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授。在他看来,教师要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顾明远的学生、北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丁瑞常记得,顾老师过年期间还在修改学生论文,将错别字、病句等一一标出。“优师计划”师范生杨皓博也记得,自己听了顾先生讲述留学回国后到中学任教的经历,被他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
与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座谈、培训赴基层任教的毕业生……顾明远很爱与学生交流,他说,“是学生们让我找到了教学和科研的快乐”。
在同事眼中,顾明远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始终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态度。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他见证了中国教师队伍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将“人本”理念融入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开创了多个教育学学科专业,在教育理论建设方面卓有建树。
“一进校门,就能看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做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今已过鲐背之年,顾明远仍笔耕不辍,“教育战线一定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切实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下,围绕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课题,顾明远正开展深入研究。他说:“虽然年事已高,我仍愿意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竭尽余力、鞠躬尽瘁!”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蔡小雄——
让每个学生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蔡小雄一早就赶到学校,参加了杭州二中为退休教师举办的活动。活动现场,大家热烈讨论人民教师的初心使命,年轻教师向资深教师虚心请教教书育人的经验做法。
“干一番能成就学生的事业。”蔡小雄说,让每个学生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离不开教师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教30年,任教5所学校,蔡小雄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事业上。
作为数学老师,蔡小雄教过10届毕业班,带学生参加过十几年的数学竞赛,非常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
多年来,蔡小雄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有学生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希望“当一名备受学生喜爱、知识渊博的数学老师”;还有学生到海外留学后,向他表达“今后要用所学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赤子情;更有不少毕业生选择数学专业,立志将来从事数学研究或教育。
工作过的学校多了,接触的学生多了,蔡小雄更加明白:并非每个学生都能上名校,都需要上名校。“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比上课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学实践中,他始终和同事一起,帮助学生寻找乐为、有为的方向。
每年杭州二中新生入校,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确立学习目标。“我们的理念是,让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得更高。鼓励学生从开始的试错,走向试成试优,让学生的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蔡小雄说。
比如,如果有学生特别爱好某个学科,帮助他们参加专业竞赛就是一个好选择;喜欢社会实践的,学校鼓励他们参与社会调研;喜欢国际交流的,就支持他们“走出去”参加各类国际活动。为了更好地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创设了创新学院、奥林匹克学院等。学校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出发点,着力培育创新人才。
成就学生,关键要办好学校。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杭州二中慰问师生,对二中的办学提出了殷切嘱托。20年来,全体二中师生时刻牢记嘱托,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创新人才,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