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论国金》对投资市场而言,今天最大风险是甚么?俄乌战事?中美博奕?地缘紧张?相信诸君可以举出更多例子,但笔者认为市场对数据及个别事件影响的传释和解读存在两极化,甚至挑战三观的阐述才是问题核心。
不难发现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评论存在两极。由去年美国GDP增长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值,传统上已列为衰退表现,但官方多次否定。到今天各大国际经济组织主动上调美国年内表现,财长耶伦表示对「软著陆」愈见信心,甚至部分名气分析员形容现况为「金发女孩」,前景一片光明。理据大部分指出成熟经济体就业理想,收入攀升,有利消费支出。放大「达标」为标题及修词传释走弱的数据,加上AI等科技能有利未来生产及盈利,长线前景亮丽云云。
反方观点却南辕北辙,集中欧美就业强劲而忽视其他领域是过于偏袒。前瞻性指标如制造业PMI,美国年内除了4月报50.2外,其馀全线低过50,8月为47.9。全球主要经济体年内总数据超过65%为低过50,工业重镇的德国8月PMI居然是39.1,跌穿40水平。8月服务业PMI出现低过50的国家按月增长了3倍,加上G20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只有印尼、意大利及南韩处于乐观状态,其馀17国都呈现悲观情绪。美国破产协会数据显示,破产宗数连续第13个月按年上升,8月申请破产量按年增加54%,甚至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频临破产边缘,美国「零元购物」风潮席卷各州,民间如何感受到经济欣欣向荣?更有趣是欧美股市仍然不断走高。
说穿了今天欧美政府主力加大支出,不断推升财赤,效果仿照2008年透过量宽以资金掩盖经济问题,再买时间希望自行复原。股市当然受惠「泵水」政策,脱离基本面般走高。历史数据显示,当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升至近9万亿时,资金只是在金融市场上空转,实体经济受惠多少?心照不宣。今天央行高举缩表旗帜,唯有换成财政政策重施固技,并以「科技」挂帅股份支撑整个美股。
今天央行们紧缩流动性影响开始浮现,流动性不足导致商业活动呆滞,再由削减职位中恶化,最后经济跌入衰退。更严重是各国关系紧张,政经角力中烽烟四起,去全球化加剧危机的冲击。
音乐椅游戏最终只等待音乐停止一刻,国王的新衣都是等待那位勇敢的小孩。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