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中美货币政策调控的差异
时间:2023-09-0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中美货币政策调控往往相异。除了经济周期不同步造成中美货币政策方向往往不一致外,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中美两大经济体也各具特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用以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主,并且越来越多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虽然也会使用数量型工具(如量化宽松、资产购买等),但总体上仍以调节联邦基金利率为主。

一、我国货币政策运用以调整法准为主,美国则以调节利率为主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在中央银行。目前我国根据银行规模大小划分了三档存款准备金率,工农中建交和邮政储蓄银行六大商业银行实行10.75%的存款准备金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部分规模较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7.75%的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村镇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16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过20次,均为向下调整(降准)。其中,有8次下调了0.5个百分点,4次下调了1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政策利率(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调整过12次(最近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分别是在今年6月和8月),其中,向上调整(加息)4次,向下调整(降息)8次,每次以调整5到10个基点为主,最多的一次性下调幅度为15个基点。目前1年期MLF利率为2.50%。

相比之下,美国货币政策运用以调节利率为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主要采用调节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来达到就业和通胀的双重任务目标。所谓联邦基金利率,就是商业银行借入或融出准备金的利率。至今,这一利率仍是美联储主要政策工具。2016年以来(截至2023年8月31日),美国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调整过24次,向上调整(加息)19次,向下调整(降息)5次,每次以调整25个基点为主,疫情以来,调整幅度较大,以50个基点为主,甚至高达75个基点。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为5.25%至5.5%。

在决策程序上,美联储进行利率调控的便利性远高于准备金率的调整。美联储调整利率主要通过每年在华盛顿召开的8次议息会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FOMC)的成员投票决定联邦基金利率升降。美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则更为复杂,需要对美联储法案RegulationD(ReserveRequirementofDepositoryInstitutions)进行修改,该法案修改需由联邦储备委员会(TheBoardofGovernorsoftheFederalReserveSystem)批准同意。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联储的管理机构,监督储备银行的运作并提供一般性指导。7位委员均由总统提名、国会任命,均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虽然美联储调节法定准备金率并不需要国会的直接同意,但仍要经过内部一系列的分析讨论后,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由于法定准备金率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利润,美国自由主义传统、选举压力以及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都使得美联储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比较慎重。

自20世纪90年代,美联储几乎不再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与中国的“三档”准备金率不同,美联储是对不同账户(净交易账户、非个人定期存款、欧洲美元存款)、不同金额(针对净交易账户)设置不同的准备金率,机构之间的规定是同样的。1990年12月27日,美联储将非个人定期存款、欧洲美元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设为0,且一直保持不变。2020年3月26日,美联储将净交易账户的法定准备金率设为0,此前则规定:净交易账户中低于“准备金要求豁免金额”的,其准备金要求率为0;超过“准备金要求豁免金额”但低于“低准备金部分”这一指定金额的,其准备金要求率为3%;超过“低准备金部分”的,其准备金要求率为10%。至此,美国所有金融机构的所有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0。

二、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更需要商业银行体系的配合

与财政政策可以直接介入经济活动不同,货币政策一般是间接发挥作用的,需要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配合,其实施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受市场反馈的影响。

一般而言,紧缩的货币政策更容易对经济产生影响,而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需要通过流动性宽松鼓励信贷扩张时,商业银行往往“惜贷”,央行宽松性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过程就会受阻,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则大量增加。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大幅提升。直到现在,美国商业银行的超准率仍高达15.3%(2023年7月)。这样的情形下,准备金率政策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例,由于商业银行超储率很高,一部分超额存款准备金转化为法定存款准备金,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几乎没有变化。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仅有1.6%(2023年6月),较3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并且为2022年以来最低值。此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改善是比较有效的。

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因而商业银行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就更为关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途径少、资本压力较高。在此背景下,将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与利润维持在一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