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百姓钱袋子直接相关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继续小步推进。
近期国家延续和完善约30项税收优惠政策,其中不少涉及个税,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即将在今年底到期的个税优惠政策得以延续至2027年底,比如年终奖单独计税、个税汇算清缴400元内补税免除、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国务院将子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每个月标准均提高1000元,从而进一步减轻家庭抚养赡养负担。
今年中央预算报告提到财政改革一大重点是,研究优化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随着上述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调整落地,未来扩大个税综合所得范围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8月份以来个税政策频出,核心内容还是减轻纳税人负担,以应对当前经济下行、信心不足、预期不稳,更好地改善和保障民生。未来个税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有长远规划,增强收入分配调节功能,注重公平性,比如进一步扩大综合所得范围,并同步对七档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调整等。
个税改革动作主打减负
目前个税是中国第四大税种,去年收入规模约1.5万亿元,仅次于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
今年8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约10项个税新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延续即将到期的相关个税优惠政策。
比如,年终奖单独计税个税优惠政策可以让不少工薪族领取年终奖时,可以少交个税。然而这项优惠政策原本在今年底到期。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宣布这一优惠政策延续至2027年12月31日。
另外,个税汇算清缴时当补税额低于400元,国家直接豁免。为鼓励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个人在一个城市先卖房后卖房,可享受退还卖房时个税优惠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紧缺人才个税税负可享受不超过15%优惠政策。针对资本市场、远洋船员、外籍人士也有一些个税优惠政策。
而上述这些优惠政策基本在今年底到期,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出台公告,明确延续这些个税优惠政策,基本都延期至2027年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告诉第一财经,最近一系列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延续,其实是我国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工作的其中一环,体现了政府保持税收优惠政策稳定,符合市场的预期。
施正文分析,与此前部分政策延续期在一两年相比,此次个税等优惠政策延续基本为4年,目的是为了给企业、个人稳定的政策预期,增强信心。当然优惠政策并非长期制度性安排,所以延续时间不能过长。而且有些政策从长远构建现代化税收制度来说,从税制规范性、科学性、公平性等角度考量,是否存续还有待商榷。
除了部分个税优惠政策延续外,国务院近日公开《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每个月标准均提高1000元,分别至每月2000元、2000元、3000元,以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
财政部税政司、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解读称,这三项专项附加扣除与“一老一小”直接相关,提高相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家庭抚养赡养负担,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今年3月全国两会通过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明确,今年财政改革一大重点研究优化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由于上述报告措辞是“研究”而非“推出”,因此当时外界普遍认为当年不会提高相关专项附加扣除。
“这次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标准提高有点出乎预料,是财税部门主动作为,减轻民众负担,促进居民消费,弘扬我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鼓励生育的重要举措。”田志伟说。
田志伟表示,一个年收入7.2万以上,并且有孩子在三岁以下或者正在接受教育,或有60岁以上老人需要抚养的纳税人,可以享受该项政策的优惠。在特殊情况下,纳税人每个月可以多享受3000元,每年多享受36000元的税前扣除。对该纳税人而言,每年最多可以减税1.62万元。
施正文认为,上一轮个税改革是2018年,距离现在近5年时间,随着物价上涨等,相关扣除标准也需要动态调整。尤其是当前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形势下,从鼓励生育和解决养老角度,也需要提高“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
相比于2018年启动的史上力度最大的个税改革,近些年个税政策主要是小步调整。而根据近些年官方公开表态,下一步个税改革重点主要在四方面,适当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完善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政策体系。
结合上述预算报告,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有望成为下一步个税改革重点。
2019年中国全面启动了一轮个税改革,其中一大举措是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项劳动性质的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按相应税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