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推出《以“理”服人|高质量发展“县”在进行时》,八位党校青年教师带你解锁中国县域发展的“韧性密码”。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邹一南,讲述县域发展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的邹一南,我是一名“80后”。这是我出生的地方,江苏省北部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城青山半城湖”。但是这又不是我出生的地方,在我出生的时候,它是这个样子,“一城煤灰半城土”。传统老工业城市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黑、脏、乱,是人们对这的普遍印象。
我上小学是在九十年代,县里的煤炭资源枯竭后,很多人开始到外地寻找谋生的路子。小学班上有一个同学,他的父母也加入了民工潮,去了南方的大城市,每年只回来一次。我曾经问我这个同学,你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留在家里陪你呢?他说,农村老家的地被征收了,盖上了很高的楼房,他们只能去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能跟他们一起去呢?他说,那边的学校不招收外地的孩子,他只能留在老家上学。在那个年代,“要地不要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模式,把很多人遗忘在了飞速行驶的时代列车的身后。
2005年我考上了大学,选择了经济学专业,知道了一个概念,叫做GDP,国内生产总值。我还学到了一种理论,叫做地方政府竞争机制,据说正是靠着这种机制,全社会的劳动、资本、土地这些生产要素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并创造了一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解释。
毕业后,我来到中央党校工作,当时党的十八大刚刚召开不久。记得是在2013年的6月的一天,我从电视里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讲话,他说,要改进干部考核方法,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这句话极大地震撼了我,因为它颠覆了我在学校学到的理论。我认识到,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还有比GDP增长率更重要的目标。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必要条件,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本质要求。这些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促使我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本质,我隐约地感觉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由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转变而引发的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正呼之欲出。
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着。天变蓝了,水变绿了,县城里的人气变旺了,人们身边的“创客”变多了。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我更感兴趣的,是在这些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源自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力量。2022年8月15号,我在这一天的《求是》杂志上找到了答案,它是三个关键词:完整、准确、全面,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总要求。完整,就是要从“发展”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推进工作,我们不能只关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而忽视了“发展”这个本质目标。准确,就是要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能见物不见人。全面,就是要从一个整体去统筹布局,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要予以关注,要形成合力,而不能以偏概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牢记根本宗旨。古人说:“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而践行这个根本宗旨就要切实从单纯追求GDP和财政收入最大化的旧发展理念,转变到追求人民福祉改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发展理念上来。福建晋江,是中国民营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县级市,200多万常住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外来人口。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晋江在全国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口可以享受子女义务教育、医疗互助、社会保险等30多项市民化待遇。2014年,晋江又推出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积分高的新晋江人可以享受购房补贴政策。“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更多的人可托付终身”,从这句流传很广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晋江人的自豪。如今,晋江的民生投入已经占到了地方财政的70%,一百多万外来人口扎根晋江,从“候鸟”到“归人”,让晋江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抓住问题导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的问题开始不断地涌现,其中最核心、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从依靠人、地、钱这些生产要素的积累,转变为依靠创新来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中,科技自立自强又是一个决定我国生存发展空间,决定我们能否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关键问题。显然,县域经济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江苏昆山,常年在中国百强县排名中名列榜首,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了实现创新发展,昆山广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