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省政府召开“以学促干、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相关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刚刚发布的《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专场解读。增量创新政策多,存量接续政策实,成为此次《若干政策措施》最大特点。
激发“基本动力”,提振和扩大有效需求
今年以来,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交出一份韧性十足的“答卷”。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特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
固本培元,我省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下半年经济恢复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波动和反复。“想要努力稳住经济恢复‘下半场’,需把落实国家政策和创新全省政策统筹考虑,落实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政策的协同性、针对性,在攻坚克难中巩固和扩大回升向好势头。”省发改委主任沈剑荣介绍,在此背景下,我省密切跟踪研判各种边际变化,聚焦降低经济波动,着力强化政策措施供给,加大政策呵护力度,出台了此次“28条”,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若干政策措施》侧重点放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4个方面。”沈剑荣解读说,当前我省经济仍是恢复性、补偿性增长,总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提振和扩大有效需求也成为此次“28条”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如何激发“有效需求”这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若干政策措施》进行具体部署——
在提振消费方面,从省级层面新增专项资金对购买绿色节能家电进行补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成效显著的旅行社和提质升级的旅游民宿进行奖补,对体育赛事和特色品牌赛事进行奖补。
在扩大投资方面,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更多采用市场化举措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在促进外贸方面,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激励引导各机场加快恢复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对企业参加省级境外重点展会展位费给予最高80%的补助等。
“我们将出台一系列促消费的接续政策。”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存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我省促进家居消费政策;筹措省级专项资金,落实“苏新消费”绿色节能家电专项补贴,进一步提振大宗消费;分行业、分类别更大力度组织开展新一轮的“销售竞赛季”,激励经营主体。
增强发展动能,促科技创新育新增长点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若干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在增强发展动能方面,部署了重点抓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两个方面6条举措。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重点聚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和加大金融支持。文件明确,加快组织实施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等推广应用;考虑到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持续扩大“苏科贷”等投放规模和覆盖面,设立“苏质贷”等产品,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我们将深化‘揭榜挂帅’‘赛马’等新的科技攻关组织机制,推动领军企业或领衔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突破一批事关发展长远、制约产业高端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波说。
在培育壮大新增长点上,主要聚焦3个重点产业方向,打造发展“新引擎”——
文件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为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研发服务年度金额达500万元以上的省内临床试验机构,择优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海洋经济是我省发展相对“短板”,但也是增长新“空间”。文件提出设立海洋经济投资基金,对国家级和省级涉海研发平台载体给予1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
文件提出,设立平台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尽享红利
去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7.7%,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8.6%。今年1—7月,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比规上工业增加值高4.6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较好增势,展现了较强的韧性。
“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及时有效的政策呵护,帮助解决‘急难愁盼’,推动尽快恢复发展;又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广大经营主体以稳定预期和发展信心。”沈剑荣介绍,对此,《若干政策措施》从6个方面予以回应。
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例,《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对部分行业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房土两税”,执行期限延续到今年年底。同时,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将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规模提升至200亿元。
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帮助民营企业吸引、留住人才是关键。《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支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