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论企》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于2023年7月份即使同比减少三成半,主要受到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净增额度大减的影响,但企业债券融资净额及政府债券净融资增加,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由上年之缩减转微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减幅收窄等,仅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减幅扩大,意味非银行信贷的社会融资市场渐见活力,国民经济有更多资金渠道支持,实属良性的启示。
*企业债政府债皆增委托及信托融资跌转升*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所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国社会融资的总规模增量于2023年7月份达5282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703亿元或35.7%,并使1-7月份累计22.08万亿元的升幅0.96%,相对于1-6月的21.55万亿元的2.6%升幅,进一步收窄。此乃受到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净增额度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3892亿元或91.4%,是为明显拖低整体融资额度之因。
但从多个融资项目的最新变异,有颇不少出现不俗表现,特别是(一)企业债券融资(EnterpriseBond),于2023年7月份达1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19亿元或22.8%,比1-6月份累计之数减少40%,显下半年伊始之况有初步好转。此为股份公司而在中国有一部分属非股份公司发债,通常是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获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特别是非股份公司的企业机构债券融资。
有增长的还有(二)政府债券融资,增量净额于2023年6月份达410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11亿元或2.7%,相对于1-6月份累计3.38万亿元减少1.27万亿元或27.3%,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人行于2019年12月份起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
惹人注见的当然是(三)委托贷款:于2023年7月份净增即使只有8亿元,但去年同期则减少73亿元,即由减少转微增,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上半年累计净增743亿元扭转2022年1-6月净减54亿元之况,额度变化相对有限,却有颇良好的启示性。委托贷款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而委托业务银行会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人通常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亦有个人,属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对颇高的融资。
和(四)信托贷款,于2023年7月份净增230亿元,比2022年7月份减少398亿元亦属跌转升;前6个月累计净增228亿元和2022年同期则净减5152亿元,同样是相当不俗的改善。信托贷款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将委托人存入的资金,按指定对象、用途、期限、利率与金额等发放贷款,和负责到期收回贷款本息的一类金融服务,委托人在发放贷款的对象、用途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又可利用信托公司在企业资信和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增加资金的安全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融资渠道渐次扩宽有利各方筹募资金发展*
还有(五)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于2023年7月份净减少1962亿元而少减782亿元,连同1-6月份净增852亿元扭转上半年净减1768亿元,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企(事)业单位期内的票据融资由净减转净增,更是在企业的中长期及短期贷款皆增的情况底下的新发展,亦属佳讯也。
凡此,显示中国的社会融资市场于沉寂多年之后,开始有温和的正面改变,是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好现象。
至于(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于2023年7月份仅78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1亿元或45.3%,与沪深股市市况反覆回调之况颇有关系。
相信社会融资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共中央政治局于7月24日召开的会议,以「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之语,作为经济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至今的发展和表现的评语,意谓在波动和有曲折的环境底下保持反覆向前的态势。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和加快地方政府专项投资、支持民间投资、稳住外贸外资而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相信经济会恢复稳中有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