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东端,人口规模、地理面积、GDP总量均排在工业大省山东16地市后位,但威海“小”却“不弱”,拥有一众“小而精”“小而强”的优质制造企业,多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全省第一,2022年规上工业利润率居全省前列。
记者近期在这座滨海城市调研发现,通过多年深耕高新技术产业,威海已经在打印机、碳纤维、医疗器械、海工装备、轮胎、房车等产业领域形成优势,正通过高端化引领、生态化集聚、智能化改造等举措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成为目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坚定向高端进军
“要做困难的事,做简单的事价值不大,也挣不到钱。”刚从墨西哥生产基地考察归来,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盛军岭见到记者时还在倒时差,但讲起企业发展战略神采奕奕。
作为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威海市首家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克莱特菲尔专为高铁、风电、核电、海上钻井平台、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的动力系统提供冷却解决方案,在多个细分领域全球排名前列。
盛军岭说,因为长期专注研发,企业多年间发展非常缓慢,产值长期稳定在数亿元。但正是这份“缓慢”,让企业夯实了原创正向设计的“内功”。“就得有‘板凳一坐十年寒’、把独门绝技练好的决心。”
酒香不怕巷子深。积累起核心技术优势的克莱特菲尔,近年获得国内多个大型产业基金的青睐,并由此进入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迎来大踏步发展。而威海齐全的电机产业配套,则帮助克莱特菲尔快速实现产能提升。
今年上半年,克莱特菲尔在手订单超过3亿元,订单及利润增长均超过30%。盛军岭表示,获得金融支持后,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正在建设的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年内投用,将为填补国内更多空白提供支持。
克莱特菲尔仅是威海众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一家,但从苦练内功、寂寂无闻,到迎来机遇、稳步起飞,企业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威海工业经济发展的折射。
1987年才升级为地级市,“先天”缺少重大生产力布局,又地处山东陆地交通的最末端,威海工业经济呈“群山少峰”特点,缺少大块头、大支柱企业“压仓”,在经济大省山东存在感有限。但也正因如此,威海很早就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尤其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随着近年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我国加速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威海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工业“含绿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特质,使其后发优势显著。
“威海的企业虽然规模普遍不大,但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威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近年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威海企业如克莱特菲尔一样,开始坚定迈向高端制造。
位于威海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近期向欧洲顶级船东公司交付了一艘游客、车辆共载的高端客滚船。目前,金陵船舶在手的高端客滚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28年。
得益于转型升级,这家创始于1952年的老船厂近年淬火重生。受行业周期影响,金陵船舶2018年转入招商局集团旗下时,亏损4.71亿元,净负债10.88亿元。危机之下,集团决意让船厂跳出竞争激烈的低端市场,强攻全球高端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客滚船。
“当时是怀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开始转型的。”船厂副总经理刘鑫男说。转型期间,船厂通过开展船舶维修业务维持基本运转,持续在客滚船的生产、设计上攻坚,从初具代工能力,到具备完全自主设计能力。“现在我们的产品比国外竞争对手要贵,但照样是全球高端客滚船赛道的首席。”
集聚构筑“生态圈”
威海常住人口仅290余万,老龄化程度位居山东全省第一,本地劳动力供应有限;地处山东最东端,引入外省劳动力不易。“山东各地工业经济普遍发达,用工需求都旺,一路向东最后能到威海的工人自然就有限了。”多个威海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压力催生动力。一位威海市工信局干部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威海常年处在用工紧缺状态,但也正因如此,当地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决心很强,研发投入普遍较高。但要培育更多优质企业,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不够,需要政府有为,积极构建完善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
立足既有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威海突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地位,梳理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8大产业集群、10条产业链,并以重点产品为脉络,条分缕析找出本地配套的短板弱项,以此有针对性地引进培育龙头链主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和新锐补链企业。
正是通过上述努力,威海从国内多个拥有打印机加工能力的地区之一,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打印机整机生产基地。
2015年前后,韩国三星A4打印机项目落地威海已有20多年,带动以韩资配套企业为主的百余家企业集聚。但为集聚规模、降低成本,三星集团一度计划将包括威海项目在内的旗下所有打印机项目整体迁至东南亚。为留住这一影响当地数万人就业的重要产业,威海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