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8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泄洪入海护安澜——天津防汛抗洪一线纪实》的报道。
河流水位持续回落,部分受灾群众回到家园,超过24亿立方米洪水下泄入海……
历经20多个日夜奋战,天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底以来,北方多地普降暴雨,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作为京津冀地区洪水的主要“入海口”,天津承担着海河流域75%的洪水下泄任务。
对地势低洼、地处九河末梢的天津来说,这是一场大战、一场大考。
“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天津党员干部群众、部队官兵至今坚守在一线。
(一)“逐级叫醒,全部回应”
7月29日,暴雨如注。天津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内,大屏幕上实时闪动着气象动态、河道水情……
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可能发生洪水的预报传来,工作人员神色紧张:天津可能出现三路洪水夹击的严峻形势。这是多年未有的情形!
当晚,天津紧急召集各个方面会商汛情。次日凌晨,会商结束,天津立即启动防洪Ⅲ级应急响应。
一套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也迅速启动。
——各部门负责同志奔赴防汛抗洪一线,部署调度防汛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气象、水务、应急、公安、城市管理、消防救援等迅速抽调专业骨干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上岗,保证叫醒叫应。
——各区按照预案,保障信息畅通,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准备与保障工作。
……
随着汛情加剧,天津首先准备启用永定河泛区。7月31日下午,仅用10小时就将泛区内3.5万余名群众转移完毕。
8月1日凌晨1时,天津启动防洪Ⅰ级应急响应。凌晨2时,启用东淀蓄滞洪区。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连日赶赴一线,调度防汛抢险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干部群众冒雨走上堤坝,加固堤防,排查隐患……
天津市防指协调落实市、区两级抢险救援队伍14.56万人,逐级叫醒、全部回应、每日更新。
水利部海委退休干部王建刚,看到海河流域汛情严重,主动请缨,来到永定河泛区,与年轻人一起涉水查看险情,分析险工段在哪、泛区进退水线路怎么走,出谋划策。
“永定河泛区长时间未行洪,防御大洪水,需要我再出把力。”王建刚说。
在“大后方”,救灾物资储备调配部门也都马力全开,有条不紊保障前线需求。
一辆辆运送片石桩木、沙石土料的车辆排成长队,繁忙有序地进出抢险现场。在静海区应急管理局灾害救援协调科科长曾田荣的笔记本上,一笔笔物资台账记录得清晰而详实。因为多日高强度工作,曾田荣的嗓音已经沙哑,他告诉记者:“我们24小时值班,随时响应应急需求,确保物资供应及时到位。”
截至目前,天津成功应对洪峰过境,排查处置60多处堤坝渗漏、管涌等险情,累计调拨土工布、沙子、水泥、救生衣等防汛抢险救援物资30余种,有效保障了一线抗洪抢险。
(二)“多放水一分钟,上游水位可能就多降一厘米”
“上游来水水位比下游潮水水位高10公分。”
“继续敞泄!”
8月12日17时,大清河洪水入海口——独流减河防潮闸,工作人员正根据水位、潮位变化,决定闸门状态。
水利部海委海河下游管理局独流减河防潮闸管理处处长邢军告诉记者,启闭闸时间要根据水位、潮位情况实时变动,24小时专人紧盯水位,只要来水水位比潮水水位高,就立即提闸泄洪。他说:“多放水一分钟,上游水位可能就多降一厘米。”
8月9日,防潮闸开启时间达到23小时,创下单日泄洪8078万立方米的新高。
天津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等河流在天津汇流入海。
据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保国介绍,此次泄洪过程,主要是让永定河方向洪水自永定新河河道入海,大清河方向洪水自独流减河河道入海,子牙新河方向洪水自子牙新河河道入海。他说:“上下游协同,天津才能更高效泄洪。”
在这场应对特大洪水的战斗中,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协同配合,保证了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科学高效有序。
天津市水务部门协调上下游,联动会商水雨情,沟通气象和调度措施,逐河系滚动发出洪水预报,为下游行洪提供信息支撑。
天津市水务局副局长王洪府说,在上游雨情、水情信息支撑下,他们不断修正大清河来水抵津时间,在8月3日,提前一天向指挥部提供了准确的预报信息,为东淀蓄滞洪区顺利行洪抢得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据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事务中心信息统计科副科长薛峰介绍,8月8日下午天津提出防汛物资支援申请,当天晚上中央救灾物资就发运了。随后,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发运的救灾物资陆续送达天津。
在国务院国资委、应急管理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安能、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国家电网等13家央企的86家单位,共计1.5万余人迅速集结到天津抗洪一线,全力支持抗洪抢险工作。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也来了……
众志成城,无坚不摧。截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