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近日批复同意《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到2030年,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基本建成,京津雄半小时生产生活圈更加成熟,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主导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经济总量、总部企业集聚度、商务楼宇产出率、税收贡献大幅跃升,综合开放枢纽影响力显著提升。
全文如下:
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推进天津西站及周边地区开发建设,打造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更好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全面升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增强产业聚集引领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能级,提升城市文化和秀美生态吸引力,打造中心城区新的增长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模式,统筹空间、功能、产业、生态,高水平编制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开发建设规划。
——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坚持站、产、城一体推进,保持战略定力,合理把握开发建设时序,开发一片、成熟一片,运营一片、成功一片。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相结合,加强政策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等功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功能定位
——高铁枢纽综合开发标杆区。全面优化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增强与区域机场群联动联运能力,强化服务京津冀、辐射“三北”地区、联通国内外主要城市功能,推动站城一体开发、产城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效应。
——同城生产生活引领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交通、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良好环境,深度融入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圈。
——都市型产业升级先行区。聚焦数字经济、研发设计、商务服务、高端商贸,积极引育优质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都市型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津卫人文生态魅力区。深度挖掘大运河等文化资源,注入现代活力,推动商旅文联动发展,打造“津卫文化”元素集中体验地,建成蓝绿交织、秀美宜居的滨水生态区域。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商务载体资源有力拓展,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功能体系基本健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作用有效发挥,链接“三北”和联通国际的综合开放枢纽功能初步显现。
到2030年,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基本建成,京津雄半小时生产生活圈更加成熟,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主导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经济总量、总部企业集聚度、商务楼宇产出率、税收贡献大幅跃升,综合开放枢纽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产业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依托陆家嘴金融广场、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卓朗科技园等载体,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研发设计。发挥工业设计院所优势,整合资源、延伸链条,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研发设计高地。
——商务服务。大力发展法律服务、财会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智力驱动型专业服务,培育一批高能级服务品牌,吸引一批高端专业服务业机构,打造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
——高端商贸。提升传统商业体消费能级,加快推动传统批发零售业向“线上+线下+物流”深度融合新模式转型,聚焦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吸引聚集各类市场主体。
二、空间布局
围绕“津城”高端服务业发展布局,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形成“一核两带三组团”发展格局。
“一核”:即天津西站核心商务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主要承载综合交通枢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示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先导区等功能。其中,子牙河南侧为I期,总建设规模约120万平方米,商业体量约50万平方米;子牙河北侧为II期,总建设规模约160万平方米,商业体量约80万平方米。
“两带”:一是光荣道科技创新产业带,包括光荣道科技产业园、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第七〇七研究所、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和河北工业大学红桥区东院、南院等节点,重点承载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