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绿动资本张国津:中国ESG的发展将何去何从
时间:2023-08-04 00:00:00来自:经济观察网字号:T  T

除了跨界拥抱新能源,A股的上市公司们当下也正在围绕ESG(环境、社会、治理)展开新一轮“狂飙”竞赛。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于5月份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分析报告》显示,逾1700家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2022年的ESG相关报告,占比34%,较2021年多了300多家。其中,A+H股、央企控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发布率领先,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的ESG相关报告发布率甚至超过80%。

此外,据《2022年普华永道资产和财富演变进程》报告预测,到2026年,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的ESG相关资产管理规模将增加至33.9万亿美元,预计复合年增长率达12.9%,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总额的比例或达21.5%。

那么,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面对不断增长的ESG市场,如何正确评价并利用ESG原则进行投资决策,如何确立统一的ESG评级标准与理念,以规范当前稍显“混乱”的市场,就成为了相当紧迫的问题。

中国的ESG发展将何去何从?如何构建符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和投资模式?又如何通过绿色投资理念推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经济观察网近日专访了绿动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张国津。

绿动资本是中国较早将ESG政策制度化的私募股权基金,并且对投资行为进行绿色影响力量化评估。作为绿动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张国津具有丰富的ESG投资实践经验。

以下为专访实录:

关于中国ESG的发展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ESG发展现状?中国与海外市场在ESG实践领域都有哪些区别?中国企业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ESG实践水平?

张国津:首先,中国的ESG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这是事实,我们现在其实还处于一个早期认知和摸索的阶段。但ESG理念在中国受重视的程度非常高。而且大家也看得出来,现在整个二级市场ESG实践参与的面非常广,发展虽然起步晚,但是我们发展的后劲足,很多上市公司很重视ESG工作,把ESG报告当企业的‘第二财报’披露。

我认为,ESG很重要的一点,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新方向,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执行。

之前我们企业的发展,非常粗犷,没有边界。你可以去破坏环境,你可以去亏待员工,你可以逃避社会责任,但是现在不能这么做了,未来更不能,当我们的企业要走出去的时候,你要向国际的标准去看齐,不然的话会没有人跟你合作。

现在上市公司所关注的ESG披露和评级,我们看到大家都在引用很多国际通行的标准制定ESG的评级标准,像MSCI这种。这些标准是西方发展的,基于针对海外二级市场的资本市场的一个工具,但海外市场里面机构投资者占绝大多数,例如各种养老金、捐赠基金、主权基金等等,而中国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海外的ESG实践或者评判标准、工具,它的受众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但在国内,我们做ESG的时候,我认为受众变成了监管机构,中国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市场,所以我们做ESG的时候,做披露、做标准、做投资,我们得非常清楚,这个最重要的受众是谁?

因此,在我们推动中国ESG发展的时候,要了解差异,寻求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去寻找开拓适合中国的ESG的发展之路。

未来中国的ESG发展怎么走,我认为有这么几点比较重要:第一,我们需要抓住一件事情的本质,比如转变整个管理的理念,先真正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再把ESG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管理体系融合起来。第二,要提高认识,公司要上下统一,不能高层在做,基层员工还完全不了解。第三,ESG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来支撑,包括政策的完善、资本的开放,以及相关专业性服务的提升,例如评级标准、第三方数据以及ESG咨询。

总结来说,我们在追求ESG发展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其内涵,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并努力构建健全的ESG生态系统,促进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把绿色影响力量化

经济观察网:在ESG投资方面的主要策略和方法论是什么?

张国津:绿动资本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我们要做的是绿色影响力投资。

这是一个双目标的任务,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财务回报,还有绿色的影响力。在ESG范畴上,我们比较偏重于环境这一块。要做好影响力投资,仅仅有资金还不行。我们要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特别是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成为早期企业的有影响力的股东,并利用这个身份对企业进行ESG理念的引导,让他们接受并融合进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

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套体系化的方法。绿色影响力投资可以理解为ESG投资的细分衍生,更强调影响力。

我们不仅要投资企业,更希望通过投后赋能,让被投企业成为行业的绿色引领者。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制度化,将理念固化为一套制度,使得整个机构的投资团队和投后团队真正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在投资流程中,我们增加了对每一个被投企业的绿色影响力进行初步评估的环节。同时,我们要对绿色影响力进行量化,确保我们的整个基金的环境影响力是正向的。量化对于确保整个投资组合的绿色性非常重要,否则可能会出现反绿色的投资。

作为一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