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救援进行时:仍不断有灾民获救,当地以"床位、空调、洗澡"支持救援队
时间:2023-08-04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我们蹚水过来,忙了一天了,现在这里90%的人都已经转走了。"萍乡芦溪县曙光救援队叶队长8月3日下午3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此前有求救信息称:"涿州市码头镇郎庄村有好几百乡亲,停电、停水、停气、停网,在孤岛上坚守了(四)五天"。芦溪县曙光救援队对接的就是此地。叶队长喘着粗气对记者说,还有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出于顾虑不愿意转走,需要等专业的冲锋艇到才能走。

"从早上五点到现在没停过,辛苦了兄弟们",下午两点,叶队长发布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从7月31日至今,涿州水灾进入第四日,灾后安置等问题得到更多关注。

超过百支专业救援队驰援

冯女士的一家九口于8月2日下午三点被救出,后来回了廊坊老家。获救后老人身体略有不适,孩子身体发冷。"我家二儿子被困时一直喊着‘我不要死,我想活着’,精神上可能吓着了。"

冯女士所住的码头镇是这次洪灾的重灾区,水深湍急。7月31日出来为老人买药的她被洪水挡住回家的去路,家中老人孩子的情况让她揪心。水灾一度摧毁了电力通讯设施,许多人与家人失去联系。

记者最初从"涿州区域救援"文档联系上了她。这个创建于8月1日凌晨2点25分的在线文档,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被超过10万人查看了17万次,编辑了6000多次。这是很多涿州人对外求救的一条途径,他们将自己的姓名、电话、位置、人员情况交给可能看到的陌生人,希望被关注、被救援。媒体、救援队、志愿者们纷纷与他们联系,并根据文档信息进入涿州展开救援。

但随着被困时间越来越长,被困者的手机电量见底,通讯也时常中断。外人看到求救信息但无法核实和对接的情况一度出现。在一些当地志愿者和救援队组织的群聊里,这些被困者信息分别被核实、确认然后展开救援。到了8月3日,已经有全国各地超百支专业救援队在涿州救援,以至部分专业救援队因救援力量过剩而撤出了涿州。

没想到这么大的灾难

"像门头沟的洪水属于山区洪水,它的特点是陡涨陡落,洪峰高,但洪水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最大的破坏力在于洪水的流速。洪水到了中下游或者平原的地方,特别是在蓄滞洪区内,这些地势低洼或历史上经常受淹的地方,水就回很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减灾中心洪水管理与影响评价研究部主任李娜对第一财经表示。

这场水灾已经持续四五天,7月下旬涿州官方就开始发布暴雨提醒,有自称当地人在社交平台上说:"我们涿州人见惯了大雨没脚的天气,很多人没想到会变成这么大的灾难,对于一些广播通知也没当回事。"也有部分村子挨家挨户提前组织了撤离,但在一些区镇,通知到来时村民已经来不及跑,或者并未收到通知。

涿州的清凉寺区有一个西道元村,那里有一处古迹是郦道元故居。这位《水经注》的作者在书里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周边风貌。拒马河、小清河、白沟河等六条河交汇于涿州,叠加上游行洪影响,这场由台风引发的暴雨演变成为一场淹没全城的灾难。

"我们可能还是要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洪水风险的知识,比如我居住的地方会受到哪条河的洪水威胁,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特大暴雨和大洪水。不同的水深和洪水流速会对人、车和房屋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如果能有一些这样的知识的话,那是最好的。如果你在山区,假设就在山洪沟的旁边,避险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河道下游跑,顺着河道往下游跑是很危险的。如果你遇到城市内涝,就不要前往涵洞、立交桥低洼区、地下通道等地势较低的地方,住楼房的不要在地下室或低楼层呆着,可以到高楼层避险,先保证生命安全。"李娜就洪灾预防和避险对第一财经表示。

安置点:有的缺被褥,有的有空调

一些救灾信息群里不停滚动着物资和安置信息,比如为获救灾民征集干净衣物,为救援队员提供吃住、车辆加油等。来自一线的消息表明,很多安置点尚缺乏被褥,村民们就地铺个凉席,有的铺着纸箱和泡沫片。

除灾区群众外,救援队员本身也需要得到帮助。"有床位、有空调、有换洗衣服、可洗澡……"许多企事业单位及民间力量发出这样的声音,让救援队员的后勤得到保障。如清凉寺街道一个村委会就发出消息,称能提供30人救援人员食宿,能停放车辆,"有空调!有空调!有空调!"闷热的天气、潮湿的空气让空调变得格外重要。

宋波是北京齐化社区公益基金会和上海浦东新区恩派公益基金会此次灾害响应的负责人。宋波介绍,他们召集了8个救援队,7月31日在北京房山的窦店和石楼参与救援,8月2日中午来到涿州。目前他们召集的救援队在参与救援,基金会则去安置点了解了需要哪些物资。此外,基金会募集了20多万元用于涿州过渡安置期间的物资保障。

"我们下午送了一些食物和水还有棉被,然后明天晚上还有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的一车物资过来,主要是吃的。"据宋波介绍,东仙坡镇上有好几个安置点,政府的安置点规模比较大,可容纳500—1000人,街头的旅馆和店铺也容纳了一些灾民,都有水有电有食物。"我们今天采访到一位灾民,他在外头打了两天地铺,现在家里可以回去了,马上就来报名参加我们的志愿活动,让我们很感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