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最大故事是新能源车?可能低估了新能源;扩消费的重点不应落在商品促销方面;消费投资的6个关键词
时间:2023-08-04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宏观慧眼】

扩消费重点不应落在商品促销方面

当前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是平滑周期的有效手段。就当前而言,稳房价已经成为促消费的重要因素。

消费的主体是中低收入群体,因此,扩消费的重点不应落在商品促销方面(如汽车下乡、家具下乡等),而是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来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想方设法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此外,社会保障水平还需要提高。我们需要在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居民普遍关心的民生领域实现“保基本”和“优供给”,如继续加大社保方面的投入、增加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发放规模等,进一步减轻居民养老、医疗等支出负担,让居民更加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无需过度担心稳增长资金来源不足问题

虽然政治局会议的总基调超市场预期,有效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但有观点认为,此次会议还是没有明确政策可能涉及的资金规模,我们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历史上的政治局会议从未提及过具体资金的规模。

此次会议细化到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解决的正是资金来源的问题。之后是央行、财政去具体落实。

除政府债外,下半年稳增长资金依然有较为充裕的补充渠道,政策性银行、再贷款、PSL、地方政府专项债上量等加力渠道可期。

【市场点金】

消费投资的6个关键词

现在大家对宏观经济都会有一些焦虑。中国消费往哪里走?这是个宏大的话题。我们不跟随市场情绪,而有自己的投资节奏。今天大量机构转去做科技,做芯片,但我们依然坚守在我们认为是长期的、最底层的消费生意上面。

我们可以与日本的经济周期与消费变化做一些类比。虽然两国今天的宏观环境不一样,但从长期来看,研究日本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

今天我们关注的消费投资的核心观点,可以用6个关键词来总结:下沉、银发经济、出海、性价比、新品迭代、消费医疗与大健康。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基金公司如何破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金产品本身的收益率丰厚,但基民真正获得的收益却少得多。2022年以来,在震荡市场下,不光基民赚钱难,“基金赚钱”也成了难题。

仅仅解决“基金赚钱”的问题还远远不够。客观来说,对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通常不得不迎合渠道和客户的节奏,从而投资让步于销售,以规模为核心目标。

“基民赚钱”这道题看似难解,实际基金公司大有可为,头部机构更应担起行业领军的重任:

①要持续聚焦投研能力建设。

②要做好产品持营,克制“运动式新发”的冲动。

③要联手财富平台,做好客户投教和陪伴。

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市场热烈,该怎么应对?要不要加仓?

最近市场很热烈,上周沪深300涨幅超过4.4%,最近肉眼可见的一次大涨,还要追溯到2022年11月份。市场大涨,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基金理财,也有一个“胜率”和“赔率”的问题。

首先是胜率,如何提高理财的胜率,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看两个比例。第一个比例,是我们自己的仓位。第二个比例是,股票类资产的估值百分位。

如果选择加仓,本质上是赔率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现有仓位的行业配置情况。然后我们就要看哪些行业是低配的。最后,再看一下各个行业的历史估值水平。哪些行业估值越低,哪些行业低配越多,就是你应该加仓的方向。

【地产洞察】

房地产政策路线图逐渐清晰

既然我们的政策口径不断强调“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意味着首套需求和第二套的改善型的需求都是政策支持的正常需求。

从目前包括一线和热点城市在内的需求看,改善型的需求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需求,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无法实现改善的需要。

在基本居住需求及商业地产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房子不够,房子短缺,进入到要求“好房子”的阶段。

【科技新知】

我们是不是低估了新能源?

我们或许都低估了新能源。

如果你认为新能源行业最大的故事是新能源车,那你就错了。但新能源车是整个新能源行业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我们要意识到,水面下没有露出的部分或许要大得多。

我们来看看和新能源联系最紧密的几个行业。

汽车行业。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收入接近9.3万亿。

发电。它和新能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一的是国家电网,全年营业收入3.3万亿。

这样简单地一算,新能源行业最大的两个部分也就是每年6万亿左右的量级。

很可能用不了多久,新能源行业就是一个每年10万亿的生意。

所以,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将超越其行业本身,我们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的角度关注新能源,才能找到新的大趋势。

【海外观察】

通胀压力或是日本政策调整的主要推动力

日本YCC政策为何调整?我们认为,通胀压力或是日本政策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当前日本通胀压力仍居高不下,6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