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的韧性
时间:2023-08-0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尽管5、6月份中国的出口为负增长,但上半年出口仍增长3.7%。在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构筑贸易和技术壁垒等大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会否陷入长期不振的状况呢?本文从历史、人文和资源禀赋等维度展开讨论,主要结论是我国的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坚持开放一定要成为必然选择。

过往的出口总是好于预期

记得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外贸依存度接近70%,即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70%,尤其是加工贸易带来的出口额要占到我国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当时很多学者都担心一旦全球经济衰退或外资撤离,我国的出口额将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将是出口加工企业的大量失业和经济的下行。

1993年至今,中国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工贸易出口的占比从1998年的56.8%降至如今的22.5%。但我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却不断提高。尽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贸的冲击很大,但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依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2010年,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提高到了10%,从历史上看,出口占全球份额超过10%的只有三个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美国最高曾经超过20%,主要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跨入2000年以后就回落的10%以下;而日本和德国在达到10-12%之后便回落了。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的上升是否也将止步于10%左右呢?

2018年美国首先挑起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持续加征关税,被称为“中美贸易争端”。市场普遍认为这将给中国出口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最后美国宣布对中国20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至25%。而且,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也从2015年的13.7%回落至2018年的12.7%。但到了2019年却又回升了。

从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都很大,从逻辑上讲,中国在全球的产业链是最长的,受疫情冲击应该也最大,故在疫情之初,市场普遍对中国的出口表示担忧。而事实上中国出口企业的应变能力很强,利用我国疫情防控能力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完好等优势,向全球大量出口防疫商品及其他优势商品。2021年,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上升至15%的历史新高。

2022年,全球疫情好转背景下,中国疫情有所反复,导致下半年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出口的全球份额也回落至14.4%,但总体看还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中国出口顺差的第一大国一直是美国,在美国不断挑起贸易纷争、企业制裁、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封锁等打压手段不断延续的背景下,2022年对美出口顺差仍高达4000亿美元。中国外贸出口为何能够屡屡超预期地走强?说明我国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及出口企业确实非常有韧劲。

中国保持出口韧性的背后原因

中国出口的兴起并不是从改革开放的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自古就开创了丝绸之路。从古代至近代,我国丝绸的出口规模一直非常大,以至于从明清时代,江南一带就大量砍伐森林来种桑树,以提高丝绸产量。

如果剔除中国近代史中外贸管制的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一向具有明显优势。在1820年之前,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即中国并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时,出口规模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是很大了。

1689年,英国与中国在广州正式通商,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向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出口丝绸、瓷器等,维持了100年以上的贸易顺差地位,其结果是全球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而欧洲出现了贵金属货币的短缺。

1833年之前,中国对英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4%,其中顺差占中国对欧美出口顺差总额的61%。这或许是触发鸦片战争的主要诱因。

除了欧美贸易外,中国在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日本的贸易中也保持顺差地位,并从日本获得了该国出产的大部分白银。据估计,1550-1800年的大约250年间,中国共获得了大约12亿两白银,占了这段时间内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一半左右(Barrett,Ward.1990),而其他学者较为保守的估计也认为,中国在那段时期至少占有了全球白银存量的1/4-1/3。

在实行银本位的明清时代,中国的白银存量高居全球第一,这与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出口之所以能够长期在全球独占鳌头,其背后既有支持出口的政府产业政策,又靠民企和外企的体制、机制优势。

2023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长只有2.1%。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我国现有外贸相关企业超687.7万家,其中民企占大头,其次是外企,国企占比不到10%,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000万个,估计民企在出口部门的就业人数估计超过1300万。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浙江、江苏三地,外贸相关企业排名位居前列,分别拥有217.4万家、67.8万家以及59万家。疫情三年,民企的出口份额显著提升,民企占我国外贸比重由2019年的42.7%,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52.7%。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19年的13.1%上升至2022年的14.4%。

由于民企在体制和机制上更加灵活,面对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