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摘要)发布!
时间:2023-07-3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企业也逐渐成长,其中一些企业更是走出国门,融入全球市场,从最初的代工贸易拓展到高附加值环节。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在追求财务价值的同时,提升了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注度。可以说,中国企业全球化经历了从1.0到2.0的跃升。

2021年10月,第一财经研究院与秦朔朋友圈、领教商学堂共同开启全球化企业调研。同时,为了度量和比较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水平,探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路径,第一财经研究院研发了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估体系,期望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企业全球化水平和发展趋势。

基于数据结果,第一财经研究院编制了年度“第一财经研究院·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十佳企业”集锦与“第一财经研究院·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百强企业”,结合数据分析与对标志性全球化企业案例的研究发布《跨越山海│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希望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借鉴,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以下为《跨越山海│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执行摘要。包括典型案例版的报告全文将于近期上线,敬请期待。

正文

一、中国企业全球化2.0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快速加深,中国企业也积极加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参与全球市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3.5%,创出新高,是2001年加入WTO之初的3倍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

毋庸置疑的是,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扩张、投资便利、人员流动与技术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繁荣,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不仅扩大了全球市场的生产能力与范围,更发挥了自身在要素成本、基础设施与配套条件方面的优势,并通过全球产业链的循环放大,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对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发展意味着立足全球,在全球配置资源以提升效率,打造全球性公司以扩大市场。

然而,中国全球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以来,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曾经的经济全球化领导者,美国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导致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2020年以来,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成为全球产业链不稳定的诱因。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开始变化,有的正在下降。以作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为例,2020年中国制造业GDP已是美国(在全球制造业GDP排名中处于第二位)的近1.7倍,此时距离中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仅仅过去十年时间。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数据库,2001~2020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的平均报酬增长了765%,是主要经济体平均劳动报酬增速的近7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全球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经营模式从初期的代工贸易——利用低成本优势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逐步拓展到技术创新、品牌、营销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战略目标也从早期的单纯扩大市场,逐步过渡到建立技术优势、塑造品牌与布局全球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等方面。

成本优势与盈利能力并非企业竞争力的全部。随着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已成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主题。

可以说,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理念都已经发生变化,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从1.0到2.0的转变。面对中国企业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一财经研究院研发了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估体系,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企业全球化水平与发展趋势。

二、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估体系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估体系从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评估两个角度全面衡量中国企业全球化水平。其中,客观评估模型基于1307家全球化领先的中国上市公司样本企业公开数据建立,涉及企业全球化经营、全球化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3个维度,以此综合度量企业的全球化表现。模型子指标共计18项,涵盖企业经营、技术储备、研发、海外布局、品牌认知与ESG等领域。

有限的统计数据不足以度量企业全球化的波澜壮阔,因此,第一财经研究院组建中国企业全球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将补充样本企业,并根据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潜力等领域的突出表现进行主观评分,以此作为客观评估的补充与修正。

第一财经研究院综合专家主观评分与客观评估得分结果,计算企业全球化综合得分,并以此为依据,编制“第一财经研究院·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十佳企业”与“第一财经研究院·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百强企业”。

三、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经验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往往经历各种挫折,并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总体来看,企业出海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希望我们基于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总结能为更多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参考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